“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北本r間9月23日9時4分將迎來秋分節(jié)氣,意味著收獲滿滿、瓜果飄香的金秋季節(jié)已經來臨。
秋分平分了秋季,從此開始,北半球晝短夜長而白天越來越短,陰氣轉濃,天氣也變得越來越涼。
秋分時節(jié)寒意漸濃 科學“秋凍”有講究
我國古人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說的是秋分時節(jié)雷聲逐漸終結,暑氣消退、秋寒開始;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天氣逐漸干燥,水汽蒸發(fā)快,河流和湖泊的水量變少。
遵循秋分時節(jié)的特點,防秋寒和秋燥是這個時候的養(yǎng)生要點。可以多食用一些甘潤生津和潤肺的新鮮果蔬,比如秋梨、百合等;還可以做一些慢跑、瑜伽等舒緩的運動項目來鍛煉身體、抵御秋寒。
俗話說“春捂秋凍”,但“秋凍”也要講究科學。在剛進入秋季的地區(qū),可以根據天氣變化,逐漸增加衣物,不要急于換上過厚的衣服,同時注意鍛煉,適當鍛煉有助于提高身體耐寒能力,增強免疫力。
但是,抵抗力較差的老人和小孩,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骨關節(jié)疾病的人群不太適合“秋凍”,一定要根據氣溫變化及時添衣加被;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秋凍”尺度、順應天地之氣,科學御寒。
某些地區(qū)“吃秋菜” 民間玩“豎蛋”游戲
秋分到來,人們在飲食方面也有一些講究。據公開資料顯示,在嶺南地區(qū)的某些地方存有這樣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扒锊恕笔且环N野莧菜,鄉(xiāng)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
飲食之外,“秋分”時節(jié)的游戲也有,但并不多。值得一提的是民間流行的“豎蛋”實驗,玩法簡單易行、富有趣味:挑選一個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固然失敗者頗多,但也有人“挑戰(zhàn)”成功。高巍分析,這有可能是因為秋分屬于南北半球晝夜均等的日子,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剛好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tài),有利于豎蛋。
“‘豎蛋’并不是秋分獨有的習俗,在春分這一天人們也會玩兒這個游戲?!备呶》Q,在南方一些地區(qū)則有“燒塔”習俗,即把秸稈壘起燒掉,“大概這也是象征著生命旺盛,體現人們的一種祈盼吧”。
高巍認為,正是因為秋天的蕭瑟,讓人感到了時間的緊迫,在之后的節(jié)俗中才有敬老、珍惜時光等種種說法,“這些內容在秋分前后也都是很重要的。正如張岱年先生所說,重要的是調整好人和自然的關系”。
信息來源:中國天氣網&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