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上,亞洲東北角接近白令海峽的地方赫然寫著“狗國”兩個字?!肮穱眱蓚€字并非戲謔或玩笑,當時真的存在這樣一個國家。
俄羅斯的楚科奇半島,位于歐亞大陸的東北端。北臨東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南為白令海,東端為杰日尼奧夫角,隔白令海峽與美國阿拉斯加的威爾士王子角相對。
關于犬字,中文有“喪家之犬”、“看門犬”、“狗急跳墻”、“狼心狗肺”、“人模狗樣”等等詞匯,總之都不是什么好詞。西周和春秋時期,周人把黃土高原上的戎人稱為犬戎,因為周人也曾是隴東高原上的居民,被犬戎趕下山,因此深惡痛絕,給對手冠名犬字。
晉朝時期,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威脅很大,曾稱鮮卑、烏桓、沃且為狗國,這是一種蔑稱。
唐朝中國北方疆域很大,對西伯利亞也有所了解,認為北方極寒之地有一個狗國,但認識和很模糊。唐朝稱北方狗國:“狗國人穴居,人身狗首,長毛不衣,手搏猛獸,語為犬嚎。男為狗,食生肉,女為人,食熟物,會漢語?!碧瞥暪穱腥藶楣罚瑢穱说故悄芷降瓤创Q女人還會漢語。
宋朝時連燕云十六州都不在版圖內(nèi),對北方并不了解,于是將晉朝狗國范圍擴大,鮮卑、烏桓、且沃、玁狁、三韓,都蔑稱為狗國。
明朝強盛時,東北部領土范圍也很廣,那時候黑龍江整條河都在我國境內(nèi),庫頁島等大片領土都屬我國。明朝鄭和下西洋,航海業(yè)達到頂峰,地圖制作同樣精良。
明朝對楚科奇半島的認識,比此前任何朝代都精準。明朝稱狗國人:“衣狗皮,食狗肉,坐狗車,養(yǎng)狗如中國人養(yǎng)羊。不種田,善捕魚?!?/p>
明朝稱呼狗國人,并不是蔑稱,而是因為這些人穿狗衣,吃狗肉,坐狗車。
明朝所述的狗國,便是生活在楚科奇半島的愛斯基摩人,這個族群生活在亞洲東北部(西伯利亞東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和格陵蘭。愛斯基摩人身材不高,寬鼻子,頭發(fā)又黑又直主要,表現(xiàn)出蒙古人種的種族特征,他們是身材最矮的黃種人。
北極圈附近皚皚白雪,根本找不到樹枝和柴禾來隨時生火,愛斯基摩人吃生肉也是進化的一種選擇。我們知道熟肉里面缺少一些維生素等營養(yǎng),可以通過蔬菜水果補充,生肉里面則完好保存了這些營養(yǎng)物質(zhì),現(xiàn)代人還有不少愛吃半生不熟的牛排,何況沒有煙火的愛斯基摩人。
愛斯基摩人不但吃生肉,且養(yǎng)雪橇狗、獵北極熊、住冰塊屋,忍受長達數(shù)月的黑夜,在寸草不生之地獵捕鯨魚、追殺海豹。愛斯基摩人強悍、勇敢、堅韌不拔,世代與茫茫冰雪斗爭。
現(xiàn)在愛斯基摩人不超過20萬,其中仍生活在北極圈內(nèi)的更少,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在格陵蘭島,約有4萬多愛斯基摩人。
愛斯基摩人最早生活在亞洲東北部,后來從白令海峽的海堤上橫渡,來到北美洲。相傳印第安人也是這樣從亞洲來到北美洲的,而且二者可能是在同一時間大遷徙的,相互還有爭端。
愛斯基摩這個名稱是印度安語,意思是吃生肉的人,愛斯基摩人認為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于是國際社會逐漸將其改名為因紐特人,在愛斯基摩人的語言里,因紐特人意思是真正的人。
(聲明:本文來源地圖帝,轉載僅做學習交流,非商業(yè)用途,所有轉載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于后臺聯(lián)系我們,我們會進行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