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一眼千年州橋明月 6萬件新發(fā)現文物標本重現昔日繁華

大河網
原創(chuàng)
科普中國融媒發(fā)展省級試點項目(河南)
收藏

“州橋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覺遙。今夜重聞舊嗚咽,卻看山月話州橋?!?000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舊游汴京忍不住賦詩感懷,州橋踏月想金陵,金陵賞月憶汴京,時空穿梭,人事變遷,交叉渲染,寄以情愫。

為何州橋能夠代表整個東京令王安石念念不忘?汴京八景“州橋明月”的風與月,東京夢華的市井街鬧,鱗次櫛比的民居民宿,百肆雜陳的商鋪集市,昔日最大都市北宋汴京究竟是何等繁華?千年過后,城摞城,橋摞橋,拂去塵土,州橋遺址的重大考古新發(fā)掘,讓湮沒千年的繁華漸露真容,昔日榮光逐漸揭開面紗。

對于開封人而言,“州橋”是一座石橋,更是千百年來通聯(lián)古今、見證開封歷史的一座古跡。

州橋始建于唐朝,名汴州橋,五代時稱汴橋,北宋時將汴河稱為天河,改橋名曰天漢橋,習稱州橋。州橋因橋面寬廣,氣勢甚為宏大。水滸中楊志怒殺潑皮牛二的故事就發(fā)生于此,在北宋時州橋兩邊夜市比較多。明代,改州橋為高拱橋,1642 年被黃河水淤沒。

宋代堤岸巨幅長卷、三尊鎏金銅造像 美輪美奐極具考古價值

經朝迭代,自然留下了朝代痕跡。據9月28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平臺集中發(fā)布州橋汴河遺址屬重大考古發(fā)現顯示,截至2022年7月,州橋及汴河遺址考古共完成發(fā)掘面積4400平方米,發(fā)現不同時期各類遺存遺跡117處,種類包括河道、水工設施、橋梁、道路、神廟、房址、沉船、水井、倉儲、灶臺、灰坑等。

宋代堤岸石壁上,海馬、瑞獸、鶴禽、祥云清晰可見,其構成的浮雕紋飾構成了高約3.3米,總長約25米的巨幅長卷。

東側探方中大運河(汴河)故道遺存河道、堤岸特征明顯,地層邊界清晰。

宋代河道中還發(fā)現沉船遺存,元代河道地層中保留有狹河木樁,明代州橋青石鋪筑橋面,磚砌拱券,石砌橋臺。

金龍四大王

文昌帝君

真武帝君

此外,在州橋東側河神廟基址旁發(fā)現三尊高80厘米~100厘米的鎏金銅造像,初步判斷應為河神廟中神祇金龍四大王、文昌帝君、真武帝君造像,與河神祭祀有關,也是重要的運河文化遺產,三尊造像不可多得,極為珍貴。

六萬件文物標本數量震撼 瓷器5.6萬件涉及宋金元明清

北宋景德鎮(zhèn)窯青白瓷折扇紋盞、金代低溫綠釉爐、元代白地黑花瓷枕、明晚期“送子觀音”三彩坐像、清中期景德鎮(zhèn)窯豆青釉碗……

北宋景德鎮(zhèn)窯青白瓷折扇紋盞

州橋遺址新發(fā)現共出土各類文物標本60000多件,質地包括陶、瓷、石、玉、木、骨、金、銀、銅、鐵、蚌、琉璃等,其中瓷器標本56000多件,陶器標本1800多件,銅錢1000多枚,骨器200多件,銅器100多件,玉器50多件,石器50多件,鐵器30多件。

金代低溫綠釉爐

瓷器標本中明代青花瓷數量最多,金元時期白地黑花次之,其它種類有宋金時期白瓷、青白瓷、印花青瓷,金元明時期龍泉青瓷、鈞瓷,明清時期的青花、五彩、粉彩等。

器形以生活用具為多,包括碗、盤、杯、盞、罐、壺、瓶、盆以及文房用品、玩具。

骨器除了工具,還有大量人骨遺骸及各類動物骨骼,人骨遺骸多散落在明代末期洪水淤積層下,應為明末洪水毀城導致,動物骨骼主要發(fā)現于河道淤積層中,應為人們食物殘留。

清中期景德鎮(zhèn)窯豆青釉碗

填補北宋藝術史的空白 完整揭露了唐宋至清代的汴河形態(tài)

此次重大考古新發(fā)現對于研究北宋東京城、大運河遺產有何意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州橋遺址考古發(fā)掘現場負責人周潤山在接受大河網記者采訪時稱,北宋東京城是中國都城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都城,對元明清時期北京城的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影響。州橋遺址的考古發(fā)掘,對于研究北宋東京城的城市布局結構具有重大的意義,為探討北宋時期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禮儀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元代白地黑花瓷枕

“州橋是大運河遺產中的典型代表,其考古發(fā)掘還原了大運河及東京城繁榮的宏大歷史場景,填補了中國大運河東京城段遺產的空白,也為我國古代橋梁建筑技術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談及美輪美奐的州橋石壁時,周潤山說,“它是目前國內發(fā)現的北宋時期體量最大的石刻壁畫,從規(guī)模、題材、風格方面均代表了北宋時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規(guī)格和雕刻技術的最高水平,填補了北宋藝術史的空白,見證了北宋時期國家文化藝術的發(fā)展高度?!?/p>

明晚期硯臺

此外,本次考古發(fā)掘首次完整揭露出了唐宋至清代開封城內的汴河形態(tài),展示了自唐宋至清代汴河開封段的發(fā)展演變過程,為研究中國大運河及其變遷史提供了考古實證。

出土場景

州橋遺址見證了10至12世紀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高度,對其進行科學的發(fā)掘、保護與展示,對講好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故事,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

評論
演繹無限精彩
大學士級
州橋遺址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高度,進行科學的發(fā)掘、保護與展示,對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02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