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有種沉默可能是“病” 你患上“下班沉默癥”了嗎?

人民網科普
原創(chuàng)
最權威的生活科普平臺!
收藏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會有這樣的感覺:“自己在上班時談笑風生,下班回到家后卻沉默寡言,吃完飯就想拿著手機看電影、刷微博,休息日也不愿意和朋友過多交流。”其實,此類人很可能患上了“下班沉默癥”。那么,“下班沉默癥”到底是什么?“下班沉默癥”患者應該怎么辦呢?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5年8月4日,在河南省鄭州市,人們乘坐定制的公交車下班回家。

(張濤/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上班幽默活潑,下班沉默無語,這一職場現象被稱為“下班沉默癥”。通常來說,有三種原因會造成“下班沉默癥”:第一,回家后卸下工作的偽裝,回歸本真;第二,長時間的工作使得神經緊繃,下班后需要安靜的空間,選擇沉默就是最好的休息方式;第三,回到家后長時間無人陪伴,找不到人說話,于是下班沉默成了一種習慣。

該癥看似無傷大雅,但如果長期對“下班沉默癥”放任不管,就有可能引發(fā)心理疾病。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咨詢師莊麗提醒,“上班族”如果長期在下班后沉默,可能形成逃避情感交流的慣性,破壞必要的社會關系網絡,進而導致抑郁癥等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引發(fā)身體疾病。

那么,“下班沉默癥”患者應該怎么辦呢?河南師范大學教育與教師發(fā)展學院心理系副教授魏曙光建議,此類人群要學會提醒自己轉換角色,在工作之余把時間留給家人和朋友,與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這種真實的社交圈帶來的滿足感和快樂是手機和網絡遠不能提供的。魏曙光表示,“讀書可以豐富精神世界,運動可以釋放心理壓力,培養(yǎng)興趣愛好能夠豐富個人生活,主動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選擇對自己真正有效的解壓方法,才能遠離‘下班沉默癥’。”

另外,對于因工作勞累而患上“下班沉默癥”的人,親友應在適當的時間適當介入,不要在其煩躁或疲勞時強制交流。面對有類似癥狀的人,親友要重視日常的關懷,學會傾聽,認真體會對方感受。如此一來,“下班沉默癥”患者會更愿意向親友敞開心扉。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附屬(304)醫(y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