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萎病和黃萎病均由土壤中病菌和種子帶菌及肥料(餅肥)、流水等帶菌、田間病株殘體、農事操作等傳播致病。一般溫度適中而土壤濕度大則有利發(fā)病,但溫度偏高,在28℃以上明顯抑制發(fā)?。坏蔬^多、大水漫灌等都會促使發(fā)病。棉花枯萎病和黃萎病的防治技術如下。1.防治策略棉花枯萎病與黃萎病的防治策賂是保護無病區(qū):加強植物檢疫,防止棉種帶菌傳播;消滅零星病區(qū):拔除銷毀個別病株,對病株處土壤進行消毒;控制有病區(qū):綜合治理,防止病害發(fā)展;逐步改造重病區(qū):種植抗病良種。2.防治技術(1)選用抗病品種。這是防治枯萎病、黃萎病最經濟有效的途徑。(2)抓好播種期的主動防治。應選用經精加工藥劑包衣的商品種子,避免施用帶菌農家肥和帶菌棉籽餅肥,病地的棉花秸稈、枝葉、鈴殼等必須徹底腐熟滅菌后再施到棉田,病地生產的棉籽餅勿在無病棉田施用。(3)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加土壤肥力,氮、磷、鉀配合施用,促進棉株健壯生長。不要大水漫灌,做好棉田排水工作,及時中耕晾墑,增強土壤的透氣性,降低土壤濕度,減輕病害發(fā)生程度。(4)實行輪作倒茬。主要與玉米、谷子等禾谷類作物輪作,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實行水旱輪作效果更好。(5)藥劑防治。目前尚無對棉花枯萎病和黃萎病有良效的藥劑。在輕病地對少數(shù)病株發(fā)病初期用增效多菌靈250倍液每株100毫升灌入根際,對抑制發(fā)病有一定效果,或用多菌靈等400-500倍液噴霧防治,重病田可適當加大用藥量,用200-300倍液噴霧,每次間隔7-10天,連噴2-3次,對病情能起到較好的控制作用。另外,用縮節(jié)安、腐植酸等生長調節(jié)劑噴施也有減輕病害的作用。 編輯:王春晨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郭寶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