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原創(chuàng)]抗蟲棉早衰的原因

實用技術助你成才
原創(chuàng)
通過互動交流和服務援助,滿足廣大農民實用技術需求。
收藏

由于廣大棉農對抗蟲棉的特性還不是十分了解,大多仍然采用傳統的栽培技術,生產上常造成棉花后期早衰而減產。1.早衰表現和影響抗蟲棉早衰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開始發(fā)生,癥狀為上部功能葉退綠發(fā)紅,后漸變黃脫落,葉片大量脫落,上部果枝不能伸展,花弱營鈴小,脫落多,甚至上部出現空果枝、棉株干枯。根據發(fā)生的早晚和嚴重程度不同,早衰一般要減產10%-20%,嚴重的可達30%以上。此外早衰對棉花的纖維長度、比強度及麥克隆值等纖維品質指標也有不良影響,對纖維品質指標也有不良影響。2.早衰的原因品種因素(1)轉基因抗蟲棉一般發(fā)育較早,營養(yǎng)體還沒充分發(fā)育就迅速開始生殖生長,營養(yǎng)體小,影響其對肥、水、光的吸收。(2)抗蟲棉生育中期生長快,結鈴集中,消耗養(yǎng)分多,營養(yǎng)吸收與光合制造不協調,致使葉片、根系生長不良。(3)抗蟲棉需肥水多,對鉀肥敏感,需鉀量較常規(guī)品種多,缺鉀易致早衰。(4)抗蟲棉苗期生長緩慢.生長量小,抗病性差,易感染病害。(5)轉基因抗蟲棉普遍對黃萎病抗性較差,中后期易發(fā)生黃萎病。栽培因素(1)傳統施肥方法造成養(yǎng)分失衡。同常規(guī)棉相比,轉基因抗蟲棉對鉀肥的需求量顯著增加。一股情況下,常規(guī)棉N、P2O5、K2O的需求比例為1:0.2-0.4:O.6,轉基因抗蟲棉對N、P2O5、K2O的需求比例為1:0.2-0.4:1-1.2。另外,有些抗蟲棉品種發(fā)育早,對花鈴期肥水的要求提前。因此,施肥量不足,重視化肥、輕視有機肥,重視氮肥、忽視磷鉀肥,花鈴肥施用時間偏晚,而大多數棉農仍然按照傳統的施肥習慣對抗蟲棉進行肥料投入,致使土壤養(yǎng)分在失衡條件下更加失衡,不利于抗蟲棉的生長發(fā)育,易形成早衰。(2)地膜覆蓋促進了養(yǎng)分轉化,供給加快而集中。地膜覆蓋增強了增溫保墑作用,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狀況,加快了土壤養(yǎng)分的轉化,棉花生長前期可消耗較多的有效養(yǎng)分。但隨著棉花生長,土壤速效養(yǎng)分逐漸減少,加上后期施肥不合理,易形成棉花后期缺肥早衰。(3)病蟲防治不力。農民認為抗蟲棉是“無蟲棉”,抗所有的害蟲,因而放松蟲害管理,錯過了蟲害防治的最佳時期。 編輯:史明映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作物遺傳研究所 郭寶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