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采前落果的原因1.1 氣候異常2015年入夏以來雨水偏多,日照少,特別是6月—9月雨日偏多,9月雨日達22 d之多,10月、11月溫度偏高,特別是在椪柑成熟前的11月,氣溫較有氣象記錄以來偏高1.9℃,且濕度大,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誘發(fā)柑橘病害的發(fā)生和流行。1.2 栽培過密,通風不良前些年榮縣在發(fā)展椪柑時,為了獲得早期豐產,多采用計劃密植,栽植密度一般是111株/0.067 hm2,個別地達到222株/0.067 hm2,但結果后并未按計劃進行間伐或移栽。成年果樹多已封林,造成果園郁蔽,通透性差,嚴重影響椪柑生長,同時也易滋生病蟲害。1.3 管理不善,留果量偏大由于前幾年椪柑市場不景氣,生產比較效益下降,勞動力緊缺,造成果園管理粗放,在施肥、病蟲害防治、修剪、排灌水等方面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加之椪柑結果多,疏果不到位或未進行疏果,造成留果量偏大,樹勢變弱,對病害抵抗力下降。2 椪柑落果的防控對策2.1 加強管理,增強樹勢加強對椪柑生長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修剪時去弱留強,疏去過密的大枝,增強果園通透性,對平壩和低洼地果園應建好排水設施。2.2 合理密植和疏花疏果應根據管理水平和樹體生長情況,在結果5~8年后逐步進行間伐或移栽,間伐或移栽可以分2~3年完成,每0.067 hm2留樹45~56株為宜。椪柑結果多時應進行疏花、疏果,保持合理的載果量,一般保持單產2 000 kg/0.067 hm2為宜。2.3 藥物防治椪柑成熟前進行一次噴藥,即在10下旬—11月上旬用多菌靈600倍液或百可得1 000倍液噴霧,如要留樹保鮮則加入20~30×10-6的2,4-D+殺蟲劑噴霧,然后再蓋膜,蓋膜不宜過早,應根據氣候條件,在霜凍來臨之前完成。3 病枝和病果的處理對修剪下來的病蟲枝進行燒毀或與落地病蟲果一起挖坑并加生石灰深埋,杜絕病害蔓延。 編輯:郭瑞審核專家:山西省農機化技術推廣總站高級工程師 張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