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的生長中后期是指從現(xiàn)蕾到收獲的階段。此階段是馬鈴薯產(chǎn)量形成的關鍵時期,要想獲得高產(chǎn),需抓好以下管理。棚溫過高會導致秧苗徒長,不利于薯塊的生長。應將棚內(nèi)風口打開,使棚內(nèi)溫度降至20℃左右為宜。對于徒長的秧苗,建議用15克禾豐硼+80克磷鉀動力+15克矮壯素或6克碧護+30克硼肥+40克磷酸二氫鉀對15公斤水噴霧,間隔5-7天噴1次,連噴2-3次。隨著馬鈴薯的生長,田間雜草也迅速生長,與馬鈴薯爭奪營養(yǎng),特別是沒有覆膜的田塊,雜草會更加明顯。菜農(nóng)可人工拔除或噴施除草劑防治。不可盲目對秧苗大量整枝摘葉,這樣雖然達到了通風透光的作用,卻降低了光合效率,造成減產(chǎn)。該階段薯塊正處于膨大盛期,起壟土過少或壟過于窄將導致薯塊一膨大就會見光,遇陽光便會變綠不生長。這樣不僅降低產(chǎn)量,還會降低薯塊的品質(zhì),影響經(jīng)濟效益。因此,要及時中耕培土。當薯塊長至核桃大小時,薯塊進入快速膨大期,是需要水肥最多的時候。此時要每畝隨水沖施200克果蔬鈣肥+硝酸鉀10公斤,連續(xù)2~3次,間隔5~7天為宜。在馬鈴薯收獲前7天左右停止?jié)菜岳谑韷K的完全成熟。馬鈴薯病蟲害以早疫病、青枯病、環(huán)腐病和晚疫病為主。防治晚疫病,菜農(nóng)要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連根和薯塊全部挖出,帶出田外深埋,病穴撒石灰消毒,對病株周圍50米范圍內(nèi)噴施甲霜靈錳鋅或克露等藥劑進行封鎖控制,隔10天再噴1次。用銀法利畝60~75毫升對水50~70公斤,或用25%阿米西達每畝30~40毫升對水50公斤噴施,除防治晚疫病外,還可以兼防青枯病、環(huán)腐病、早疫病等主要病害。當?shù)厣喜?0%葉莖出現(xiàn)枯黃至枯死、薯皮完全木栓化時,薯塊即生理成熟期,此時要及時收獲,晾曬儲存或出售。編輯: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