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基因檢測會暴露我們的隱私嗎?

我是科學家
原創(chuàng)

作者:Elizabeth Minkel

編譯:小刀

編輯:大慶

審核:Yuki

利用 DNA 來破案, 你肯定多少有所耳聞。通過 DNA 信息的對比,警方能夠有機會破解一些多年懸案,比如著名的“白銀連環(huán)殺人案”,就是通過Y染色體DNA確定了可能有作案嫌疑的家族。

但通過基因破案會涉及到個人隱私問題,也讓很多人頗有微詞,因為基因信息的規(guī)范性還亟待厘定。

(圖片來源:Pixabay)

DNA數(shù)據(jù)庫幫助破案

如果你留意國外新聞,可能聽說過美國一個臭名昭著的罪犯——金州殺手(也有其他稱呼如“東區(qū)強盜”和“原始夜行者”),在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他制造了至少12起謀殺案,50起強奸案,100多起盜竊案件。

這樣一個窮兇極惡之人,卻在很長一段時間逍遙法外。因為在幾十年間,警察雖然收集了很多資料,包括作案者的 DNA 信息,但在數(shù)據(jù)庫中始終匹配不到對的樣本,負責的警官把尋找 DNA 匹配的過程稱為“大海撈針”。

(FBI 2016 年重點關(guān)注的三幅草圖。圖片來源:Wikmedia Commons)

在2016年,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啟動重金懸賞,試圖揪出這個鬼魅般的殺手。但一直到 2018 年,薩克拉門托(他作案的主要地區(qū))在陰影下籠罩了三十年后,“金州殺手”的真面目才被世人所知——72歲的迪安杰洛(DeAngelo)終于被抓捕歸案。

究竟是何方神圣破獲了這起大案,拿下了 30 年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兇手?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要 歸功于一家叫做 GEDmatch 的基因檢測公司 。這家公司原本一直致力于提供尋找失散親人的 DNA 樣本信息,而在他們的開放數(shù)據(jù)庫里,警方通過上傳兇犯的 DNA ,卻匹配到了“金州殺手”一位遠親的 DNA 樣本。

(圖片來源::pixabay)

警方通過調(diào)查分析,終于順藤摸瓜地將“金州殺手”的目標鎖定到了 迪安杰洛 。這個惡魔被繩之以法的事件轟動一時,但是利用DNA數(shù)據(jù)庫將迪安杰洛緝拿歸案的手法也引發(fā)了一些爭議。

DNA 信息引發(fā)的爭議

除了破案中會用到基因檢測和匹配,近幾年里,基因相關(guān)商業(yè)服務興起,也讓很多人熱衷于交付自己的遺傳信息,但這樣的做法會有什么樣的風險呢?再進一步講,從公開的數(shù)據(jù)庫里提取嫌疑人家族 DNA 信息的做法,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嗎?

(圖片來源:flickr)

基因包含了一個人的多種信息,除了被用于破案,同樣可以揭示身體特征、疾病以及其他遺傳傾向等信息。 而這些本該是隱私的信息,被泄露或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利用,都是一種潛在的威脅。

紐約大學法學教授艾琳·莫菲(Erin Murphy),在自己的著作中講到了刑事案件里司法系統(tǒng)濫用隱私信息的事例。她還曾介紹過暴露遺傳信息的一些后果,比如在美國曾有過非法獲取DNA隱私和 DNA 誤判的案件。

她指出,遺傳信息本應該被保護起來,但有些研究機構(gòu)卻可能在破產(chǎn)時把信息賣給其他組織。最讓人揪心的是,你無法預測這些信息會去哪里、誰將要使用它們,以及一些不法分子想從中得到什么。

而從美國目前的情況來看,人們對于這項隱私的信息還是十分敏感。在 2019 年2月,美國的基因檢測公司 FamilyTreeDNA 向所有用戶道歉,承認了他們在未經(jīng)允許的情況下向 FBI 提供 DNA 數(shù)據(jù)。這件事引起了軒然大波,也再次挑起了關(guān)于隱私和道德問題的爭論。

(圖片來源:pixabay)

不合理使用 DNA數(shù)據(jù)庫導致的倫理和法理問題,并不是能夠簡單解決的。一家非盈利機構(gòu) DNA Doe Project 的基因?qū)W者 Margaret Press 說到:“此事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法律、法醫(yī)和基因族譜等層面,所牽扯到的爭議和隱患,都需要時間去辯明?!?/p>

前人砍樹,后人買單

對自己基因信息的分享,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可能沒有想得那么簡單。即便是只上傳了自己的信息,它也可能在某個時候,揭露整個家庭的秘密。

也許有人會覺得自己永遠不會犯罪,因此也對牽扯到的隱私問題掉以輕心,甚至會在心里想:“誰在乎是否有人看到這些信息,我沒有什么可隱瞞的?!?/p>

但要知道,一旦上傳了個人 DNA 信息,可能意味著你的后代的基因也隨之暴露出來了。Murphy 曾指出,這件事遠遠超出了當下法律所厘定的范圍。想象下這個問題,有一天,你的孫子去公司面試,而那個帶著眼鏡的面試官,早已從你現(xiàn)在很好玩的普通測試中,知曉了關(guān)于你孫子的一切。

(圖片來源:Pexels)

回到“金州殺手”的故事。不可否認,金州殺手造成了很大的災難,他歸案也是大快人心。但在一次講話中,當檢察官被問到破案手法是否會暴露公眾隱私時,她并沒有正面回答,而是選擇了回避。她說:“犯人造成的傷害太大,我們用到任何方法都合乎情理?!?/p>

對于檢察官的態(tài)度,也許見仁見智。但需要強調(diào)的是, 法律制度應該完善基因隱私方面的條例,且一旦要執(zhí)行起來,就必須一視同仁。 方法本身也許沒有問題,但因為使用者固有的偏見和歧視,一旦沒有束縛,可能會變成兇器:錯誤的判斷可能會讓本該伏法之人開脫,而清白之人卻鋃鐺入獄。

(圖片來源:pixabay)

的確,DNA 檢測對于破案有著很好的幫助,但誰都不確定在未來某天,社會中會不會出現(xiàn)基因歧視等現(xiàn)象。畢竟你的遺傳信息,也許不只是關(guān)乎到你自己。

排版:凝音

題圖來源:Pixabay

參考文獻:

[1] 你的DNA被偷窺:基因信息揭示個人特征篩查罪犯

http://m.biodiscover.com/group/topic/1728.html

[2] FamilyTreeDNA Admits to Sharing Genetic Data With F.B.I.

https://www.nytimes.com/2019/02/04/business/family-tree-dna-fbi.html

[3] Testing DNA: In her new book, Erin Murphy investigates how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misuses genetic identification

https://www.law.nyu.edu/news/ideas/Erin-Murphy-forensic-DNA

文章來源:https://howwegettonext.com/your-great-grandsons-genetic-privacy-eac72329535c (本文由Storythings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