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蚤狀幼體成長為大眼幼體的時候,我們還要對他們進行一次倒池,因為隨著鋸緣青蟹幼體的長大需要的個體空間也需要擴大,所以,我們把蚤狀幼體從一個水泥池轉(zhuǎn)移到另一個水泥池進行培育。大眼幼體時期入池密度約為12000-20000尾/立方米水體,方法和把蚤狀幼體從孵化池轉(zhuǎn)移到育苗池一樣,在這里我們就不再進行說明了。
1 池水淡化
蚤狀幼體時期鹽度為23‰-25‰,到大眼幼體時期要逐漸淡化,每天約加1/10的淡水,當大眼幼體全部變態(tài)為幼蟹之后,鹽度可降至15‰。
2 餌料投喂
由于個體的增長,大眼幼體時期對餌料的需求量增加,可以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投喂,投喂以鹵蟲為主,投喂量為整池大眼幼體體重的10%左右。
3 水質(zhì)調(diào)控
水溫保持在28℃左右,pH值為7.8-8.6,保持水質(zhì)新鮮。每天換水一次,換水量為池水的30%-50%,進水必須經(jīng)過120目或是150目的篩絹過濾。
4 預防病害
在大眼幼體的培育期間應該注意避免水中重金屬離子偏高,在育苗用水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鈉鹽使用量為3-5克/每立方米水體,以防大眼幼體重金屬離子中毒。
在這樣的精心培育下,大眼幼體經(jīng)過3-5天變態(tài)為幼蟹。
蟹苗出池前先用虹吸法排水,待池水剩30-40厘米時,將蟹苗由池底排水孔放入集苗箱。剛變態(tài)的幼蟹,甲殼寬3-4毫米,體重10毫克,甲殼柔軟,蟹腿和蟹鰲容易蛻落,所以,在出苗時一定要小心防止蟹苗受傷。運輸蟹苗可以用聚乙烯薄膜袋,撈出蟹苗倒入袋中。一般30厘米乘60厘米的聚乙烯薄膜袋裝蟹苗0.1-0.2千克。采用重量法計數(shù),即準確稱取一定重量幼蟹后,計算個體數(shù),然后稱其全部個體重量,再計算總苗種數(shù)。到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它們放入池塘中進行養(yǎng)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