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獨特的代用茶——苦蕎茶和蕎麥茶

科普中國-綠色雙碳
原創(chuàng)
聚焦綠色低碳技術理念 科普助力“雙碳”目標實現(xiàn)
收藏

我國茶葉種類豐富多樣,近年來,苦蕎茶和蕎麥茶受到飲茶愛好者追捧。那么,都含有“蕎”字的苦蕎茶和蕎麥茶的營養(yǎng)價值如何?它們又有何區(qū)別呢?

其實蕎麥茶和苦蕎茶不屬于傳統(tǒng)茶葉的范疇,而是一種代用茶,它們是把蕎麥的葉、莖、花、籽實等加工干了以后進行沖泡,當茶飲用。

蕎麥最早生長于我國西南部喜馬拉雅山系地區(qū),栽培歷史悠久。全世界共有15種蕎麥,而我國約有10種,我國的蕎麥品種主要是甜蕎和苦蕎。甜蕎又稱為普通蕎麥,分布較為遼闊,主產(chǎn)區(qū)集中在我國內(nèi)蒙、甘肅、寧夏等地??嗍w又稱為韃靼蕎麥,主產(chǎn)區(qū)集中在云南、貴州、西藏等地。蕎麥的營養(yǎng)十分豐富,它含有黃酮類、手性肌醇和抗性淀粉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因此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它的藥用功效早在《齊民要術》《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醫(yī)學上認為,蕎麥對心血管病、胃潰瘍、糖尿病及中期癌癥有較好的療效。這大概就是為何以蕎麥為原料的蕎麥茶和苦蕎茶能如此受大眾喜愛的原因之一了。

蕎麥具有降氣、寬腸、磨積滯、消熱腫風痛、脾積、泄瀉等藥效。蕎麥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使排泄加速,并降低腸道內(nèi)致癌物質的濃度,對防止便秘、結腸與直腸癌有良好療效。而且蕎麥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有促進細胞再生、防止衰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美容功效。

蕎麥茶一般為甜蕎,相對而言,苦蕎的營養(yǎng)更為豐富,藥用成分獨特。早在《神農(nóng)書》中對苦蕎就有“五谷雜糧之王也”的稱譽。

苦蕎生性寒涼,具有清熱去火的功效。苦蕎麥及其制品苦蕎茶都能清除體內(nèi)垃圾,消除疲勞,尤其是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中風等病人具有良好的輔助功效。

苦蕎蛋白質含量高,將人類所需的8種氨基酸集于一身,并且含有9種脂肪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和亞油酸占80%,可溶解人體血管內(nèi)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苦蕎還含有大量維生素A、B1、B2、B6、B12、C、D、E、P、PP,其中維生素P更是其他糧食作物中少有的,維生素P可改善微循環(huán)、降低毛細血管脆弱性、降低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并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蕎麥茶雖然相對于苦蕎茶而言較為溫和,但是同樣偏涼性,都不可一次多飲。相對于脾胃虛寒、消化功能不佳、經(jīng)常腹瀉的人來說,還是少飲為妙。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chuàng),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