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堆石混凝土——可節(jié)省70%水泥的新技術

科普中國-綠色雙碳
原創(chuàng)
聚焦綠色低碳技術理念 科普助力“雙碳”目標實現(xiàn)
收藏

當你路過工地時,一定見過施工場地隨處可見的灰色混凝土。為什么現(xiàn)代建筑中要使用混凝土?它本身又有怎樣的作用呢?

混凝土是指用石灰與砂子、砂礫和小石頭混合制成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里加水后,它就會變成黏稠的半流體,并慢慢凝固成堅硬的固體。混凝土具有便宜、耐用、耐壓、耐水、耐火、可塑等多種優(yōu)點,加之原材料易得,所以它在建筑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另外,為了彌補混凝土易斷裂的缺陷,人們又制造了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即利用鋼筋、玻璃纖維或鋼纜的作用來增強混凝土的抗拉能力?;炷恋膹姸扔纱说玫酱蠓忍嵘?,其應用范圍也就更加廣泛了。

近年一種新的技術問世,就是堆石混凝土技術,主要應用在大壩等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中。這種技術一改傳統(tǒng)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首先將大粒徑的塊石入倉,形成有空隙的堆石體(1.5-2.0米/層),然后從堆石體上部澆入堆石混凝土專用的自密實混凝土,利用其特有的高流動、抗離析、強填充粘結性能,依靠自重完全填充堆石體空隙,形成完整、密實、有較高強度和低水化熱的大體積混凝土。該混凝土的堆石界面與專用自密實混凝土的膠結致密渾然一體,其強度、抗?jié)B、密實性能等可達到工程技術的要求標準。

該技術與傳統(tǒng)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法相比優(yōu)勢明顯,主要體現(xiàn)在:低水泥用量與低水化熱,能減少70%的水泥,節(jié)能減排效益顯著;高密實度、高強度、高容量,體積穩(wěn)定性以及抗裂性能突出;強化抗剪力、簡化鑿毛;顯著提高工效,縮短工期,提高經(jīng)濟效益;固體廢棄物的循環(huán)利用,可把難以消化掉的塊狀廢棄混凝土再利用,因而,它是一項名副其實的環(huán)保、節(jié)能、低碳型施工技術。

混凝土老化后內(nèi)部會出現(xiàn)裂縫,水、氧氣和鹽分侵入,導致裂縫擴大,形成惡性循環(huán)。裂縫如果到達鋼筋部位,還會加快鋼筋銹蝕,造成結構破壞,影響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因此,及時修補微小裂縫不僅能延長建筑物壽命,而且對橋梁、道路等基礎設施提高安全性有重要意義。有趣的是,英國伯明翰大學研究人員與美國同行合作,發(fā)現(xiàn)一種真菌能使混凝土具備“自愈”能力,自行修補微小裂縫,避免它們擴大。我們期待科技的發(fā)展為建筑領域帶來更多發(fā)展。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