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月球基地:人類的第二個家園

科普中國-綠色雙碳
原創(chuàng)
聚焦綠色低碳技術理念 科普助力“雙碳”目標實現(xiàn)
收藏

人類每次仰望夜空的時候,總會被圓圓的月球所吸引,并且產(chǎn)生各種幻想——如果有一天人類可以在月球上居住,那會不會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呢?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在普通人看來確實很奇妙,不過在科學家看來,建設月球基地卻一件正在準備實施的事情。

令人期待的“月球基地”

一直以來,人類都希望能在月球上建設自己的“第二個家園”。根據(jù)目前航天運載能力的航天技術水平,科學家認為這并不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事情,不過需要按照難易程度循序漸進、逐步發(fā)展。

根據(jù)科學家的初步估算,人類必須先建設一個臨時性月球前哨站,然后再建設一個能夠容納120人左右的月球基地,這個過程大概需要花費30年的時間。而真正想要建設一個能夠進行科學研究、產(chǎn)品開發(fā)、發(fā)射任務等綜合性月球基地,則需要50年或更長的時間。

人類建設月球基地雖然不只是夢想,但是想要實現(xiàn)也必須解決各種難題,尤其是月球基地位置的選擇,月球基地的設計與工程建設,能源、水、氧氣、食品供應和廢物循環(huán)利用、地月之間的運輸、通信、防輻射、溫度控制、低重力環(huán)境下的生理和醫(yī)學等等問題。

因此,建設月球基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

人類幻想中的月球基地

著名的“門德爾計劃”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休斯敦航天中心負責人溫德爾·門德爾向白宮重提了建設月球基地的事宜。門德爾認為,建設月球基地對于科學家對外太空進行大規(guī)模開發(fā)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美國的科學家早就在巴西的圣卡塔林島進行“生物圈2號”這樣的全封閉模擬實驗,其目的就是為開辟月球基地做好準備。

著名的“門德爾計劃”一共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從1997年開始,先將人造衛(wèi)星發(fā)送到月球,為基地位置的選擇做好勘測。

第二步:從2005年至今,先后向月球運送起重挖掘等基建機械,并且用微波對地基進行硬化處理。

第三步:構件組裝,采用21根直徑6米,長18米的巨型管道,組成3個等邊六角形,六角形中用高壓充氣建立18米高的巨大圓艙,人員設備皆可容納在管道或圓艙中。

第四步:開采利用月巖中氧、鋁、鐵、鈦、硅等資源,制取生活用氧,及擴建月球基地所需的金屬、玻璃等原材料。

“門德爾計劃”雖然宏偉遠大,但是需要耗資資金上千億美元,而且需要人類不間斷地努力100年左右才能夠完成。這樣執(zhí)著的科學探索精神值得讓人稱贊。

月球基地幻想圖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chuàng) 轉(zhuǎn)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