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棉籽殼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棉籽殼,也稱棉皮,是棉籽經(jīng)過剝殼機分離后剩下的外殼。根據(jù)剝殼機械的類型不同、棉花籽品種不同、產(chǎn)地不同、含水量不同、剝殼后碎棉仁粉過篩程度不同等。加工出來的棉籽殼的大小、顏色、棉絨長度、營養(yǎng)成份(含棉仁粉)也不一樣。 棉籽殼主要用于:養(yǎng)殖食藥用菌、作為飼料、飼養(yǎng)牲畜等。

基本信息籽棉經(jīng)過軋花機加工去除棉籽而得到皮棉,棉籽經(jīng)過削絨機加工得到一道、二道、三道等短絨。削絨次數(shù)越多棉籽殘留棉絨就越少此時棉籽稱“光籽”反之殘留棉絨多的稱“毛籽”。光籽產(chǎn)的棉殼大都是?。ㄉ伲┙q殼或“鐵殼”鐵殼棉仁粉少的棉殼纖維素含量少而適用于栽培木腐菌;絨多棉仁粉多的棉殼纖維素含量多而適用于栽培草腐菌。棉籽殼被稱為食藥用菌的萬能培養(yǎng)基。通常棉籽殼中另含有不孕籽

棉籽殼行內通常分為大、中、小殼或以棉絨量大小而分為大絨殼、中絨殼、小絨殼、絨極少的甚至稱為“鐵殼”。含絨量的多少取決于原料棉籽脫短絨時而定,如棉短絨行情價高暢銷,廠商便會盡量多削去短絨。食用菌栽培中棉殼的大小就產(chǎn)量而言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很多油廠產(chǎn)出大殼后加以粉碎便成了小殼以適應栽培要求。主要反映在食用菌栽培過程中會有裝袋密度大小的技術性要求:小殼裝袋密度太大會出現(xiàn)發(fā)菌通氣不良;而大殼裝袋時亦易使栽培袋破損。

在原料棉籽正常含水量同等時棉殼的顏色通常能看出棉殼質地好壞:如顏色發(fā)白(水分低呈干枯樣,絨極少,)、手握緊有刺痛感、無或只有極少量碎棉仁粉是由于追求高生產(chǎn)效率而使用的對輥式剝殼機(加工脫酚棉蛋白時或棉仁回收率高時)破殼時棉仁粉碎率很低,至使含粉量低,當然影響顏色還有棉籽加工時的溫度、工藝、過篩、以及破殼后存放的水份有關。此類棉殼西北部產(chǎn)量較多,新型機器加工的大型油廠基本都是。這種棉殼營養(yǎng)成份含量最差、價格低,適合種植木腐菌類。反之顏色呈正常白色、棕褐、黃色,(非棉籽水分高堆存時“燒壞”漚壞的黃色而是由于油粉多導致的黃色)等手握有棉絨軟感、油膩感、碎棉仁粉多、用水適量搓洗水呈米湯色、乳白色等濃稠狀,無不正常的漚壞味,(說明棉殼營養(yǎng)成份含量極高,相應出油量就低!通常是老式(磨盤、圓盤剝殼機)機器生產(chǎn),此種棉殼長江流域、河南省等產(chǎn)區(qū)或老油廠較多。價格普遍較高,適合種植草腐菌或要求營養(yǎng)成份高的菌類。由于棉籽殼市場極不規(guī)范,購賣者需注意油廠有自備脫絨機和無脫絨設備兩種:有脫絨設備的油廠生產(chǎn)過程中長時間會集中產(chǎn)生大量叫土絨或土飛絨的含有灰塵的短絨下腳料摻拌至棉殼中(雖然對棉殼營養(yǎng)成分沒影響,現(xiàn)有廠粉碎后摻入,稍好),土絨纖維極細容易揉集成面包肉松團狀且大塊,食用菌栽培拌料容易造成混合不均勻。更有甚者短斤少兩、摻雜泥沙,出殼口噴霧增加重量。

棉籽殼的營養(yǎng)價值棉籽殼 (Cotton seed hull) 是棉籽經(jīng)過剝殼處理而得到的農副產(chǎn)品, 是一種優(yōu)質的飼草, 棉籽殼富含棉仁, 適口性好, 羊采食量較大, 長期人量飼喂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主要是是VA利鈣缺乏引起的動物中毒。生產(chǎn)中常使川的棉籽殼, 一般含水量為10%左右, 干物質91.77%, 粗蛋白5.34%, 粗脂肪4.73%, 粗纖維43, 56%, 無氮浸出物35.73%, 灰份2.41%, 鈣0.32%, 總磷0.12%, 碳、氮比為23∶1, 營養(yǎng)價值較高, 但其棉酚含量嚴重超標。1

棉籽殼發(fā)酵成飼料棉籽殼含有5-8%的粗蛋白,是畜禽養(yǎng)殖的好飼料。但是,棉粕中含有對畜禽有毒的棉酚,當成飼料直接飼喂畜禽是有害的,因此需要發(fā)酵后才能當做畜禽飼料。 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剔除霉爛變質的原料,并將棉籽殼切碎或粉碎,棉籽殼屬蛋白質型飼料,不宜單獨發(fā)酵,應添加部分玉米粉、麥麩等能量飼料共同發(fā)酵;再將金寶貝飼料發(fā)酵劑(千分之二)用玉米粉、麥麩等稀釋后再全部撒入到粉碎的棉籽殼中,要確保物料混勻;然后再加水拌勻,物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判斷辦法:手抓一把物料能成團,指縫見水不滴水,落地即散為宜,水多不易升溫,水少難發(fā)酵;加水拌勻后隨即裝入缸、筒、池、塑料袋等能密封的容器中,物料應完全密封但不能壓緊,當使用密封性不嚴的容器發(fā)酵時,外面應加套可扎緊密封的塑料袋,注意密封過程中不能拆開翻倒,在自然氣溫下密封發(fā)酵2~3天,等有酒香氣或泥土味時表明發(fā)酵完成,即可飼喂。

棉酚在棉籽殼中的存在形式結合棉酚 (Bound gossypol, BG) 它是與蛋白質、氨基酸等結合形式而存在的棉酚, 在動物消化道內大部分不被動物吸收, 最后隨糞便排出, 也有小部分在體內分離成游離棉酚。

游離棉酚 (Free gossypol, FG) 游離棉酚是分子結構中活性基團 (醛基和羥基) 未被其他物質“封閉”的棉酚, 對動物具有毒性。尤其單胃動物過量攝取或時間較長, 可導致生長遲緩、繁殖性能及生產(chǎn)性能下降, 貧血、呼吸困難, 繁殖力下降、甚至不育, 嚴重時甚至死亡。

棉籽殼生物脫毒傳統(tǒng)的棉酚脫毒主要采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成本高、操作繁瑣, 并且有一定的毒物殘留。近年來, 利用微生物發(fā)酵技術, 可使棉酚含量降低, 使棉餅中游離酚含量降至 0.02%~0.04%以下至飼用水平, 使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 3~11 倍。這項技術充分利用新疆盛產(chǎn)的棉花副產(chǎn)品資源, 降低了養(yǎng)殖成本, 提高了養(yǎng)殖生產(chǎn)經(jīng)濟效益。

( 1) 脫毒效果好, 脫毒率達到 70%~80%;( 2) 適口性好(酸、甜、軟、香);( 3) 提高飼料的轉化率;( 4)防止有害菌的繁殖和生長, 大幅度降低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并且對反芻動物的胃腸炎、瘤胃鼓氣、乳腺炎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5) 畜舍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濃度降低;( 6) 解決了棉殼露天存放, 日曬、雨淋、發(fā)霉變質, 浪費大的難題;( 7) 取材廣泛、成本低(1kg棉殼的脫毒費用約 4~5 分錢)、操作方法簡便、易學、易懂;( 8) 減少用藥或不用藥, 減少或避免了藥物殘留, 可生產(chǎn)無公害的綠色肉、奶。2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張磊 - 副教授 - 重慶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