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播是指采用先開溝再撒種的一種播種模式。溝播與其它播種方式相比具有出苗率高、便于管理的優(yōu)點。但是溝播的深度應根據(jù)不同種子粒徑大小而確定,一般保證覆土厚度為種子粒徑的3-5倍。播種工具可采取機械播種也可人工開溝播種。
溝播方法溝播栽培春小麥主要分布于半干旱及風沙沿線地區(qū),一些旱坡耕地也常采用。溝播方法為:先用鏵式犁等距開溝,溝距一般25厘米,在溝內集中施肥,用犁在溝內淺耕下種,使種子播到溝內濕土中。在特別干旱年份播后用腳踏實,防止跑墑。溝播栽培春小麥既抗旱,也抗寒,更抗風蝕??购凳且驗闇喜ツ軐⒎N子直接播到濕土中,能保證出全苗,而且溝播形成一種集水溝,可將壟上的降雨集流在溝內,讓春小麥集中利用自然降水;抗寒主要是實行溝播后地面形成溝壟結構,增加了受光面積,使地面溫度提高,有利于春小麥幼苗的生長發(fā)育,同時也對防風抗寒起到積極的作用1。
種植特點溝播小麥包括大溝麥、小溝麥及條帶淺溝種植。實行溝播套種制,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光、熱、水等自然資源,增加了復種指數(shù)。也擴大了小麥面積,提高了經濟效益。
(1)溝播小麥的生物特點。從生物角度看,溝播小麥也較好地解決了某些矛盾,改革了耕作制度,由復種連作變?yōu)閺头N輪作,使用地、養(yǎng)地得到了較好地結合。在山嶺旱地,小麥溝種可以適當上山,山上其他作物可以下泊,不僅擴大了小麥種植面積,發(fā)揮了抗旱優(yōu)勢,同時減少了其他復種作物的重茬機會和面積,為增產、穩(wěn)產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2)肥水集中、增溫保墑。實行大、小溝、條帶起壟種植,可以深耕深刨溝底,從而加深了土層;肥料集中施在溝內,增強了土壤保蓄肥水的能力。由于肥料集中,一次底施,既保證了土壤供肥,又滿足了小麥“胎里富”,培育了冬前壯苗,確保麥苗前期穩(wěn)健,后期不脫肥,減少了養(yǎng)分損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增強了抗旱能力。同時,大、小溝種植,冬季壟背擋風,溝底積雪;下雨時,雨水能集中溝底,有利于蓄水保墑,提高地溫,增加土壤含水量,對小麥安全越冬和健壯生長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一般溝播小麥比平種小麥單株次生根多2.1條,冬前單株大蘗多2個,土壤含水量高2.5%以上。
(3)充分利用光熱資源,發(fā)揮邊行優(yōu)勢。實行大、小溝、條帶起壟種植,在小麥生長中后期,通風透光性能好,光合生產率明顯提高。溝播小麥邊行多,光照足,個體發(fā)育好1。
增產原理溝播小麥與畦播小麥相比較:①溝麥對光合有效輻射的吸收率,上層(株高60—80厘米部分)減少7%一14%,下層(株高0一40厘米部分)增加3%左右;②動力速度增加15%一31%,湍流交換系數(shù)增加3%一14%;③二氧化碳通量增加9%一16%,0—20厘米土層的土壤濕度增加0.2%一2%,起到節(jié)水的作用2。
溝播施水播種機主要用于小麥、谷物、麥類、胡麻等條播作物施水播種,一次可完成開溝、起壟、側施肥、施水、播種、覆土作業(yè),在每個溝中播兩行作物。在天氣比較寒冷地區(qū),溝播可以起到保墑抗風寒作用,壟溝與當?shù)卮禾熘黠L向成垂直方向,當春風吹來時壟溝內可積存雨、雪,可減少蒸發(fā)與徑流,起到蓄水保墑作用。溝播春小麥遇到倒春寒時,壟臺可以保護幼苗免受寒風凍害3。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張磊 - 副教授 - 重慶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