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空間智力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空間智力(Spatial intelligence)主要是指感受、辨別、記憶、改變物體的空間關系并藉此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簡介空間智力也稱視覺-空間智力。屬于加德納的多元智力框架中中所說的一種智力。主要表現為對線條、形狀、結構、色彩和空間關系的敏感以及通過平面圖形和立體造型將它們表現出來的能力。

理論體系空間智力屬于多元智力理論中所說的智力的一種。多元智力理論亦譯“多元智能理論”,也稱為“智力多重論”。屬于智力理論的一種,由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Howard Gardner, 1943—)于1983年提出。他認為人的智力不是一元結構,而是多元結構,即由語言智力、數學邏輯智力、空間智力、音樂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關系智力、自我認識智力、博物者智力和存在智力等多種智力構成。每一種智力相對獨立,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上述幾種智力,智力之間的不同組合表現出個體間的智力差異。

培養(yǎng)方式空間智力可以通過體育課來培養(yǎng),而且運用自己的身體來培養(yǎng),如在讓學生跑步時,要告訴學生跑的距離、方向、時間、節(jié)奏,讓學生學會有意識地控制跑的速度,通過身體來感受空間的變化;如體操練習能培養(yǎng)良好的方位感,學會通過本體感受能力來控制動作;比賽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預判能力,提高第六感等等。1

只有我們對空間智力有正確的認識,并有目的地去安排,體育課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距離感、速度感、方位感和空間判斷能力等智力。2

理論應用傳統智力理論把智力解釋為以語言能力和邏輯數理能力為核心的認識能力。多元智力理論則認為人的智力是由九種智力組成:①言語一語言智力;②數學一邏輯智力;③視覺一空間智力;④身體—運動智力;⑤音樂一節(jié)奏智力;⑥自我反省智力;⑦人際交往智力;⑧自然觀察者智力;⑨存在智力。每個人同時擁有這九種智力,只是這九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起來,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具有特色。此外,多元智力理論還強調智力的本質更多地體現為個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生產創(chuàng)造出社會所需要的有效產品的能力。加德納的智力研究的目的不是在于預定某種智能,而是識別一種才能是否就是一種智能,以便幫助個體獲得發(fā)展自己優(yōu)勢智力領域的契機。多元智力超越傳統智力的視界就在于:智力是人的一種功能外顯形式,是多元、發(fā)展的,并只能通過人的活動予以確認。多元智力論啟示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的智力具有多元性、復雜性、發(fā)展性,評價就具有多元性、復雜性和發(fā)展性。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從“知識與技能”一個維度進行評價,要多維度地去評價,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偉度、“方法與過程”維度是否在課程實施中得到發(fā)展。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看外顯的活動,更要關注內隱的體驗。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作為一種手段,更要成為目的。對學生的評價的目的不只是甄別,而是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起到激勵和導向的功能??傊?,對學生的評價應秉持多元、整體、動態(tài)、發(fā)展的指標。3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湯壽旎 - 副教授 - 武漢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