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蔟亦作“蠶簇”。供蠶吐絲作繭的用具。俗稱蠶山。多用竹、木、草等做成。
制作方法用多種樹條和農(nóng)作物秸稈等材料自制方格蠶簇,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簡便、堅固耐用、提高繭質(zhì)等優(yōu)點。具體制作方法是:
制簇模:用70厘米和60厘米長木條制成長方形簇模,木條寬厚均為2.5厘米,木框簇模四周打裝三合板,板長和框長相等,寬6厘米。
備簇料:棉槐、柳、荊、桑條和麻稈、高粱及麥桔、油菜稈、谷稈等,均可作為制作蠶簇的原料,宜在用收集貯備,并保持清潔新鮮。
制蠶簇:將去皮的棉槐等材料按照框模的長兩頭超長3厘米處切斷較粗的材料宜劈開使用,用橫豎交替法順序分層放入每個凹槽里橫豎各放 2-3層。1
消毒方法在生產(chǎn)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蠶上蔟的蔟具中往往會有很多的病死蠶尸體存在,尸體腐爛后的液體污染蔟具,所以蔟具中遺留的病原是最多的。假如每養(yǎng)完一批蠶都不消毒,蔟具中會積累太多的病原,這些蔟具在貯存中,通過飼養(yǎng)員的接觸、走動,會污染養(yǎng)蠶的環(huán)境,造成病菌垂直傳染給未熟蠶或下一批蠶。因此,絕不能忽視蠶蔟具的消毒。具體消毒方法如下:
方格蔟的消毒方法是:選擇晴天,在地上鋪一塊塑料薄膜,將方格蔟平鋪在薄膜上,用4%的福爾馬林溶液均勻噴灑,并將蔟片堆疊起來,蓋上塑料薄膜,保持密閉狀態(tài),在日光下蒸曬 4 小時以上后,曬干,就能達(dá)到消毒效果。
竹花蔟的消毒方法是:選擇溫度在 25°C以上的晴天,用 1%的漂白粉液噴消,保持濕潤半小時以上。有條件的最好是放消毒池中浸泡。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