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紅皮柳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紅皮柳(學(xué)名:Salix sinopurpurea)是楊柳科柳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又名:蒲柳(《爾雅》),蒲楊(崔豹《古今注》),水楊(《水經(jīng)注》),青楊、萑苻(《綱目》)。能用于編織的柳樹以灌木居多,他們大多生長在低濕地帶的灘地、河岸等處。和陽簸箕所采用的柳條生長在低濕地帶,屬灌木類,通高在2-4米,葉片細長。當?shù)厝朔Q為簸箕柳,再別無他名。這種能編簸箕的柳樹學(xué)名杞柳,又俗稱笆斗柳、紅皮柳。杞柳是柳樹的一個種類,主要分布在黃河、淮河及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因浙江一帶常用它來編笆斗,俗稱“笆斗柳”;在我國北方大多數(shù)地區(qū)用它編簸箕,又名“簸箕柳”。因其幼嫩時呈紅色,故又稱紅皮柳。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河北、湖北、甘肅、河南、陜西、山西等地,生長于海拔1,000米至1,6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長在山地灌木叢中及沿河生長,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tài)特征灌木,高3-4米。小枝淡綠或淡黃色,無毛;當年枝初有短絨毛,后無毛。芽長卵形或長圓形,棕褐色,初有毛,后無毛。葉對生或斜對生,披針形,長5-10厘米,寬1-1.2厘米;萌條葉長至11厘米,寬2-3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腺鋸齒,上面淡綠色,下面蒼白色,中脈淡黃色,側(cè)脈呈鈍角開展,幼時有短絨毛,脈上尤密,成葉兩面無毛;葉柄長3-10毫米,上面有絨毛;托葉卵狀披針形或斜卵形,幾等于葉柄長,邊緣有凹缺腺齒,下面蒼白色?;ㄏ热~開放,花序圓柱形,長2-3厘米,粗約5-6毫米,對生或互生,無花序梗,基部具2-3枚下面密被長毛的橢圓形鱗片;苞片卵形,先端鈍或微尖,黑色,兩面有長柔毛;腺體1,腹生;雄蕊2,花絲合生,纖細,無毛,花藥4室,圓形,黃色或淡紅色;子房卵形,密被灰絨毛,柄短,花柱長0.1-0.2毫米,柱頭頭狀?;ㄆ?月,果期5月。1

分布范圍產(chǎn)甘肅、陜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省。生于海拔1000-1600米的山地灌木叢中,或沿河生長。模式標本采自陜西。1

生長環(huán)境歐洲產(chǎn)的紅皮柳S. purpurea L.,現(xiàn)經(jīng)大量的標本和對國外新近資料的研究,我國并無野生分布,過去國內(nèi)書刊中所指的紅皮柳,除本種被誤指外,還誤指了筐柳(蒙古柳)S. linearistipularis (Franch.) Hao與簸箕柳S. suchowensis Cheng,將另行闡述?!肚貛X植物志》指的紅皮柳,即是此種。它與歐洲的紅皮柳的主要區(qū)別:高大灌木,當年枝被絨毛;葉披針形,較寬大,花序梗的鱗片下面密被長毛;花柱長;花藥黃色等,而歐洲產(chǎn)的紅皮柳是矮小叢生灌木;枝葉無毛;葉線狀倒披針形,花序梗鱗片無毛,花柱短,花藥紫色等。1

主要價值用途:重要的護岸樹、風(fēng)景林。莖可作編筐材料。繩子

人們常見的竹編或草編器具都是用一種材料編織而成。柳條簸箕則是由柳條和繩子兩種材料編織而成,并且在編織過程中主要依靠繩的穿梭形成整齊、美觀的紋理效果。編織簸箕對繩有兩大要求:一是韌性好,二是結(jié)實耐用。

白條制作

杞柳條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晴朗天氣進行收割。要掌握隨割條隨剝皮。剝皮前要準備用木棍做成的夾子,先把枝條下頭剝開一點皮,放在夾子里,然后由粗頭向細頭抽拉,得白條。剝后及時曬干,曬干后的枝條按粗細分級成捆,貯藏。貯藏期間嚴防煙熏、受潮,以免枝條發(fā)霉變色。

柳條采割

柳條采割期為一年一次,在暑天和白露之間。這時期的柳條基本成熟,其體內(nèi)有充盈的水分,外皮松弛,容易抽剝且抽剝后的柳條芯子很白。如果過了白露,柳條的水分就大幅下降,柳條皮萎縮,緊貼在木質(zhì)部上,不但不利于抽剝且抽撥后芯子發(fā)黃,影響美觀和質(zhì)量。

柳條儲藏

大多數(shù)村民家都已儲藏了許多抽剝過的柳條。其實抽剝過的白柳條怎樣貯藏保管很有講究。如果處理不善會使柳條的色澤和質(zhì)量受到影響。故有“早剝不過午”之說。即早晨抽剝的白條子中午前要翻曬,不要在傍晚抽剝柳皮。剛抽剝的白柳條含水量很高,摸起來滑滑膩膩的,此時要盡快翻曬,2-3天后即達到烘干的要求。貯藏白柳條的環(huán)境要干燥通風(fēng),千萬不能堆積,一定要蓬散架空。在農(nóng)村不可能有良好的專業(yè)貯藏室,只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農(nóng)村的房屋都帶有小院子,窮富人家的屋都有院門。院門過道長約3.5米,寬約2米。過道頂上的橫木便是柳條架放的最佳地方,即避雨又通風(fēng)干燥。

柳條抽剝

抽剝柳條要在晴天進行,隨時抽剝隨時翻曬。太陽下柳條體內(nèi)的水分蒸發(fā)快,色澤好看。抽剝柳條有幾種方法:⒈木夾抽剝,需兩人配合進行,一人握木夾,另一人拉柳;⒉鐵棍抽剝,將一根鐵棍捆在樹上,柳條夾在鐵棍和樹之間,用手拉條即可把皮抽掉。這種方法簡單只需一人。抽剝柳條時要用力適當,看似簡單的活兒也有講究,手熟了的人抽出的柳條才干凈且不起毛。2

繁殖方法紅皮柳喜在上層深厚的沙壤上中生長,所以應(yīng)選擇沙壤土、河灘地以及近水的溝渠邊坡等肥沃的地方種植。紅皮柳在濟陽縣主要是插條種植。此方法簡便易行,成活率高。見效快。插條種植按季節(jié)又分為春季和雨季兩種。春季種植,指冬季將條子窖藏起來,春季解凍后扦插種植,雨季插條種植即雨季用鮮條插條種植。主要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宜在大雨過后連陰天,選擇木質(zhì)化程度好的條子扦插種植,濟陽縣多采用這種方法。

其缺點是條子利用率低,成本較高。但由于雨季土壤和空氣濕度大,易成活,如管理得好,成活率可達80%以上。紅皮柳的栽植方式主要有兩種:條糧間作和邊坡種植。一是條糧間作,即在農(nóng)田里每隔20~30米(即帶間距)種一紅皮柳帶,紅皮柳帶中按穴種植,每穴插條3~4根為好。二是邊坡栽植,主要是在靠近水源的河道、溝渠、堤岸道路旁邊坡上進行栽植,這些地方土層深厚肥沃,適宜紅皮柳生長,一般條子可長達2.5~3米以上,一墩產(chǎn)條5~10千克。紅皮柳春季或雨季栽植,均選用一年生,莖粗1厘米左右的條子為宜,芽子要飽滿,條子要健壯、無病蟲害。扦插前,將條子剪成20~25厘米長的枝段,剪口不能劈裂,上口剪成平口,下邊剪成馬耳形,剪口下第一個芽子距剪口不要太近,以利扦插和提高成活率。雨季栽植,選用木質(zhì)化好的條子,將枝條上的葉片櫓去,注意不要傷害芽,然后按要求將枝條剪成段,隨剪隨進行扦插。扦插時要使第一個芽微露出地面,插后要隨即踏實保墑。氣適宜,插后一般3~5天即能發(fā)芽。如遇大雨要及時排澇,以防爛條,影響成活。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吳俊文 - 博士 - 廈門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