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學術(shù)語。森林樹種和林相因氣候特別是溫度而引起的變化,其變化在地理上呈現(xiàn)帶狀,故命名為森林帶。其由緯度產(chǎn)生的溫度變化的森林帶,稱為水平森林帶(德Waldzone),由于海拔高度而引起的溫度變化的森林帶,稱為垂直森林帶(德Waldregion)。
簡介林學術(shù)語。森林樹種和林相因氣候特別是溫度而引起的變化,其變化在地理上呈現(xiàn)帶狀,故命名為森林帶。
劃分方法其由緯度產(chǎn)生的溫度變化的森林帶,稱為水平森林帶(德Waldzone),由于海拔高度而引起的溫度變化的森林帶,稱為垂直森林帶(德Waldregion)。由于著眼于日本以至北半球的木材利用標準,所以與植物帶或氣候帶相比,而森林帶的劃分方法是以溫帶為中心的,并且?guī)У膭澐謪^(qū)域很大。自高緯度順次分為亞寒林帶(subarctic forest zone),寒溫林帶 (cool temperate forest zone),暖溫林帶(warm temperate forest zone),熱帶林帶(tropical forest zone)。1
舉例(1)亞寒林帶在東亞及北美東岸為北緯45—55°,在歐洲及北美西岸為北緯60—70°。在日本年平均氣溫在6℃以下的地區(qū),以大白葉冷杉帶和白葉冷杉帶為主。
(2)寒溫林帶從全世界來看是自37°至45°(東亞、北美東岸)或到60°(歐洲、北美西海岸)。在日本年平均氣溫6—13℃的地區(qū),山毛櫸帶是其代表。
(3)曖林帶從全世界來看,是在北緯37°以南,北回歸線以北。在日本年平均氣溫13—21℃的地區(qū),叫做柯樹-楨楠帶或橡樹帶。
(4)熱帶林帶從全世界來看,是在北回歸線以南。在日本此帶包括沖繩本島中央部以南及小笠原群島,年平均氣溫21℃以上,也稱榕樹帶,以椰子、雀榕(Ficus wi-ghtiana)為其代表樹種。1
特點森林資源具有地帶性分布特點。
緯度地帶性:(由赤道到兩級)熱帶雨林帶、熱季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行帶針葉林帶由赤道到兩級種類越來越單一,數(shù)量不斷減少;(由沿海到內(nèi)陸)森林資源由沿海到內(nèi)陸逐漸減少;(經(jīng)度地帶性由水分差異造成,主要表現(xiàn)為森林——草原——荒漠的變化)
非地帶性:如果是垂直地帶分布就類似于緯度地帶性的分布,當然,森林資源隨海拔升高而減少。2
形成森林的形成,同當?shù)丶捌渲車匀粭l件的長期作用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中國地域廣大,自北而南分屬于寒溫帶、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五大氣候帶。氣溫由北而南逐漸升高;降水量則由南往北遞減。高山、高原、丘陵、盆地等都有大面積分布。這種錯綜復雜的自然條件,對中國森林的形成和分布起著制約的作用。
在上述氣候帶及各種不同地形的長期作用下,中國各地區(qū)森林的分布很不相同,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從水平地帶分布來看,由北到南,有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和雨林。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