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灌漿法是用細碎石混凝土或水泥漿將設備底坐與基礎表面空間的空隙填滿并將墊鐵埋在混凝土里,以固定墊鐵和承受設備的負荷。
簡介用細碎石混凝土或水泥漿將設備底坐與基礎表面空間的空隙填滿并將墊鐵埋在混凝土里,以固定墊鐵和承受設備的負荷。二次灌漿法是澆灌基礎時預先在基礎內留出地腳螺栓的預留孔。在設備安裝時再把地腳螺栓安裝在預留孔內澆灌混凝土或水泥砂漿使地腳螺栓牢固。它的優(yōu)點是地腳螺栓便于調整和便于設備安裝。缺點是現(xiàn)澆的混凝土與原基礎的結合不如一次灌澆牢固。
二次灌漿二次灌漿即用細碎石混凝土或水泥漿將設備底座與基礎表面空間的空隙填滿并將墊鐵埋在混凝土里,以固定墊鐵和承受設備的負荷的一種技術。1
區(qū)別一次灌漿和二次灌漿是針對動設備安裝來說的,因為動設備的地腳螺栓不是像靜設備那樣直接固定在基礎之中的,而是在做基礎時事先留有預留孔,待安裝設備時,設備根據(jù)中心線安裝好位置之后,放進地腳螺栓進行固定的。所以一次灌漿就是使用灌漿料把預留孔與地腳螺栓澆注在一起,使地腳螺栓固定的過程,而二次灌漿則是在地腳螺栓固定之后,動設備精找正后,進行墊鐵灌漿,使灌漿料與墊鐵固定一起的過程。
操作要點(1)灌漿前,要把灌漿處用水沖洗干凈,油污、浮銹等應清除干凈,以保證新澆混凝土(或砂漿)與原混凝土結合牢固。
(2)灌漿一般采用細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漿),其標號至少應比原混凝土標號高一級。碎石的粒度約為5~15mm,水泥用400號或500號。
(3)灌漿時,應放一圈外模板,其邊緣距設備底座邊緣一般不小于60mm;如果設備底座下的整個面積不必全部灌漿,而且灌漿層需承受設備負荷時,還要放內模板,以保證灌漿層的質量。內模板到設備底座外緣的距離應大于100mm,同時也不能小于底座面邊寬。灌漿層的高度,在底座外面應高于底座的底面。灌漿層的上表面應略有坡度(坡度向外),以防油、水流入設備底座。
(4)灌漿工作要連續(xù)進行,不能中斷,要一次灌完。砂漿灌漿過程中不允許搗動,但可以引流,要保持地腳螺栓和安裝平面垂直。
(5)灌漿后,要鋪設抹布灑水養(yǎng)護,養(yǎng)護日期不少于一周。待混凝土養(yǎng)護達到其強度的70%以上時,才允許擰緊地腳螺栓。2
注意事項灌漿前
1、控制輸送時間
在運輸問題上應盡量縮短外部運輸時間,控制好運輸距離。在灌漿料到達工地后應立即把料卸下并進行澆筑,避免停留時間過長引起較大的坍落度損失。內部輸送采用泵送時,輸送管道應覆蓋濕布。
2、澆筑施工
在澆筑時,模板、鋼筋、老二次灌漿料基層要灑水濕潤、降溫,同時還要合理地分段分層,使新老澆注間隔時間縮短。如需要較高坍落度的混凝土灌漿料拌合物,應使用高效減水劑,有些高效減水劑產生的拌合物大坍落度能維持2個小時。高效減水劑還能減少拌合過程中骨料顆粒之間的摩擦,減緩拌合筒中的熱積聚。澆筑施工應避免在陽光直射下進行,風大時要設風障擋風。在可能的情況下,二次灌漿料應盡量安排在早晚和夜間進行澆筑。澆筑、振搗過程盡量迅速緊湊,間隔時間不能太長。
3、制備過程
(1)可適當增加礦物外加劑的摻量,摻入礦物外加劑可以延緩灌漿料的凝結時間,也可以減小其的坍落度損失,溫度的提高加速了膠凝材料的水化反應,使得礦物外加劑反應速度較慢的問題成為次要問題。而主要問題則是控制好凝結時間和坍落度損失就可以了。在滿足施工規(guī)范要求的情況下,盡量使用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
(2)集料和拌合水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可灑水使集料降溫。拌合水最好采用井水,如用儲水槽,應避免陽光直曬。向骨料堆中灑水,降低混凝土灌漿料骨料的溫度,應避免灌漿料拌合物的溫度超過30℃,必要時可加冰塊降低二次灌漿料拌合物的溫度。
(3)凝結時間太快會影響正常施工,要控制二次灌漿料的凝結時間,特別是在澆筑較大的底板時,如凝結時間控制不好,有可能出現(xiàn)冷縫。對于高溫季節(jié)里長距離運輸混凝土灌漿料的情況,可以考慮攪拌車的延遲攪拌,使得混凝土灌漿料在到達工地時仍處于攪拌狀態(tài)。
灌漿時
1、二次灌漿時,應從一側或相鄰的兩側多點進行灌漿,直至從另一側溢出為止,以利于灌漿過 程中的排氣。不得從四側同時進行灌漿。
2、灌漿開始后,必須連續(xù)進行,不能間斷。并盡可能縮短灌漿時間。
3、在灌漿過程中嚴禁振搗。必要時可用灌漿助推器沿灌漿層底部推動CGM灌漿料,嚴禁從灌漿層中、上部推動,以確保灌漿層的勻質性。
4、設備基礎灌漿完畢后,應在灌漿后3-6小時沿設備邊緣向外切45度斜角以防止自由端 產生裂縫 , 如無法進行切邊處理,應在灌漿后3-6小時后用抹刀將灌漿層表面壓光。
5、當灌漿層厚度超過150mm時,應采用豆石加固型高 強無收縮灌漿料。
6、當設備基礎灌漿量較大時,豆石加固型灌漿料的攪拌應采用機械攪拌方式,以保證灌漿施工1。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