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大神經:第2頸神經的后支叫枕大神經。此神經穿斜方肌腱至皮下,分布于枕部的皮膚,為混合性神經。如此神經受損則其支配區(qū)域的運動和感覺可發(fā)生障礙。
概述頸神經后支:頸神經后支自椎間孔處由頸神經分出,繞上關節(jié)突外側向后行,至相鄰橫突間分為內側支和外側支(第1頸神經除外),外側支為感覺支或皮支,內側支支配肌肉及鄰近關節(jié)。
第1頸神經的后支甚小或缺如,無皮支,其內側支或肌支支配頭半棘肌,頭后大、小直肌,頭上、下斜肌及鄰近關節(jié),并發(fā)出交通支,下行與第8頸神經吻合。第2頸神經后支較前支為大,其外側支即枕大神經,與枕動脈伴行,為頭皮后部的主要感覺支,此支也與枕小神經、耳大神經、耳后神經及第3頸神經相交通。第2頸神經的內側支或肌支支配頭、頸半棘肌,頭下斜肌、多裂肌及鄰近關節(jié)。第3頸神經后支較小,與第2、4頸神經相交通,外側支即第3枕神經,為皮支,內側支支配深部椎間肌及關節(jié)。第4~6頸神經的后支極小,外側支支配項部靠中線的皮膚,內側支支配鄰近肌肉及關節(jié),第7、8頸神經的后支無皮支,終于上背部的深層肌肉。
枕大神經(greater occipital nerve)是第2頸神經后支的分支,在斜方肌的起點上項線下方淺出,伴枕動脈的分支上行,分布至枕部皮膚。第3枕神經(third occipital nerve)是第3頸神經后支的分支,穿斜方肌淺出,分布至項區(qū)上部的皮膚。枕大神經自第1、2頸椎間黃韌帶裂隙中穿出。枕大神經受壓,產生枕部向顱顳部的放射性跳痛、脹痛。
與枕大神經相關的疾病1、頸枕神經痛綜合征:頸枕神經痛綜合征又稱枕神經痛,為枕骨下和后頭部疼痛常見的原因之一,系枕大神經、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分布范圍內神經痛的總稱。
臨床以枕大神經痛多見,檢查可在風池穴或乳突與枕骨粗隆連線的中點處發(fā)現(xiàn)神經壓痛點,同時在患側枕頂部有痛覺減退或過敏。
以上枕神經分別起源于第二三頸神經后支。枕神經痛常繼發(fā)于感染或頸椎及鄰近組織的病變波及上頸神經根引起,需注意與非神經痛性枕部疼痛鑒別,如肌纖維織炎、肌緊張性頭痛、高血壓及其他血管源性頭痛等。[1]頸枕神經痛綜合征主要為第2頸神經后支的枕大神經痛。
【臨床表現(xiàn)】
(1)疼痛主要位于一側頸上部及枕后的枕大神經分布區(qū),并可向頭頂部放射,疼痛常呈持續(xù)性,可因轉動頭部、咳嗽、噴嚏等而加重。
(2)枕神經分布區(qū)皮膚常有感覺過敏或減退,少數(shù)患者可發(fā)生禿發(fā)。
(3)枕神經出口處有壓痛點:枕大神經壓痛點位于乳突與第1頸椎連線的中點,枕小神經壓痛點位于胸鎖乳突肌后上緣。
【病因】本征多繼發(fā)于感染、頸椎及鄰近組織病變波及頸神經1~4所致。
【診斷】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及明確的壓痛點可予診斷。
枕神經痛多始于一側枕部,為間歇發(fā)作性,或在持續(xù)鈍痛的背景上陣發(fā)加劇。疼痛可自發(fā),亦可因頭部運動、咳嗽或噴嚏而誘發(fā)。發(fā)作時可按照枕大神經、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的分布,分別放射至頭頂、乳突部或外耳。
2、枕大神經卡壓綜合征:
【概述】
枕大神經卡壓綜合征是由于外傷、勞損或炎性刺激等原因導致局部軟組織滲出、粘連和痙攣,刺激、卡壓或牽拉枕大神經,引起頭枕頂放射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臨床常見病。
【針刀應用解剖】
后枕部表面解剖:
骨性標志 枕外隆凸、乳突、上項線。
后枕部靜態(tài)弓弦力學單元:
(1)弓
①枕骨
②額骨同上
③頸椎
(2)弦
①頸項部韌帶 項韌帶、黃韌帶、棘間韌帶、橫突間韌帶、關節(jié)囊韌帶等。項韌帶為三角形的彈性纖維膜,其上端附著于第2~7頸椎棘突,是頸后部一些肌肉的附著點,止于枕外隆凸、上項線。
后枕部動態(tài)弓弦力學單元:
(1)弓
(2)弦
①斜方?。浩鹩谡硗饴⊥埂㈩i椎棘突、胸椎棘突,肌束向外集中,止于鎖骨外側1/3、肩峰和肩胛岡。作用:上部肌束收縮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降,中部肌束或全肌收縮可拉肩胛骨向脊柱靠攏。
②頭半棘?。浩鹩谏衔?~7胸椎和第7頸椎棘突,向上匯成闊肌止于枕骨上下項線之間。作用:兩側收縮時,使頭后仰;單側收縮時使面轉向對側。
③枕額肌額腹:長方形,位于額部皮下,由面神經顳支支配。作用:提眉,產生額紋。
【病因病理】
長期低頭工作,頸肌痙攣,深筋膜肥厚,炎癥滲出,粘連,可壓迫枕大神經。由于枕大神經繞寰樞關節(jié),當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脫位時亦可受牽拉或損傷;再者,頸部肌肉,尤其是斜方肌的肌筋膜炎,也可導致此神經受壓,產生神經支配區(qū)的疼痛,局部淋巴結腫大,也可能是致痛的原因。
【臨床表現(xiàn)】
癥狀:以枕大神經痛為突出的癥狀,多呈自發(fā)性疼痛,常因頭部運動而誘發(fā),其疼痛為針刺樣、刀割樣,頭部疼痛或咳嗽用力均可誘發(fā)疼痛。疼痛發(fā)作時常伴有局部肌肉痙攣,偶見枕大神經支配區(qū)有感覺障礙。
體征:檢查頭頸呈強迫性體位,頭略向后側方傾斜,在枕骨粗隆與乳突連線的內1/3處(即枕大神經穿出皮下處)及第2頸椎棘突與乳突連線中點有深壓痛。在上項線處有淺壓痛。各壓痛點可向枕頸放射,有時在枕大神經分布區(qū)尚有感覺過敏或感覺減退。
【診斷要點】
枕大神經卡壓綜合征主要依據(jù)上述臨床表現(xiàn)診斷。
【鑒別診斷】
臨床上須與落枕相鑒別。落枕患者無頸項部外傷史,晨起時感到一側或雙側頸項部疼痛,活動困難,局部僵硬,頭歪向患側,頸部活動時疼痛加重,有時可牽涉到肩背部。胸鎖乳突肌呈痙攣狀態(tài),嚴重者可累及斜方肌和肩胛提肌,可觸及條索狀的肌束,局部壓痛明顯。
【治療】
根據(jù)針刀醫(yī)學關于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理論及網(wǎng)眼理論,一側神經受到卡壓,另一側的軟組織也會攣縮和粘連,對枕大神經卡壓進行整體松解,完全可以取代開放性手術松解,治愈該病。
手法治療:針刀松解術畢進行手法治療,患者俯臥位,一助手牽拉雙側肩部,術者正對患者頭頂,右肘關節(jié)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頜,左手前臂尺側壓住患者枕骨,隨頸部的活動施按揉法。用力不能過大,以免造成新的損傷。最后,提拿兩側肩部,并從患者肩至前臂反復揉搓幾次。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韓彥青 - 副主任醫(yī)師 -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