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頸肩肌筋膜炎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頸肩肌筋膜炎又稱頸肩肌纖維織炎或肌肉風濕癥,一般是指筋膜、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癥,引起肩背部疼痛、僵硬、運動受限及軟弱無力等癥狀,治療主要理療、藥物和針刀療法,并做頸肩活動,注意保暖。

頸肌筋膜炎,俗稱“落枕”,是一種常見的頸部軟組織損傷,多見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多發(fā)于冬春兩季。肌筋膜炎亦稱纖維織炎,或稱肌肉風濕病。人體的筋膜、腱鞘、肌膜、韌帶、肌腱、骨膜和皮下組織等均富有白色纖維組織,因此易患本病。頸肩肌筋膜炎,系指肌筋膜炎發(fā)生于頸肩部位。臨床上以頸肩部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癥狀。

疾病簡介頸肩性肌筋膜炎是由致病因子侵犯頸,肩的纖維組織使之產(chǎn)生損傷及無菌性炎癥,由此而引起廣泛的頸,肩部肌疼痛及痙攣等一組臨床表現(xiàn)。同時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引起發(fā)熱的炎癥,氣候改變如寒冷潮濕時,以及身體過度勞累等也可引起頸肩無菌性炎癥。軟組織創(chuàng)傷性無菌炎癥及疼痛,刺激肌肉產(chǎn)生持久的收縮狀態(tài),出現(xiàn)肌緊張,肌肉長期痙攣造成局部軟組織血管痙攣,肌肉和筋膜供血不足,營養(yǎng)障礙,組織無菌性炎癥加重,如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疼痛更加劇。

發(fā)病原因該病的確切病因尚不十分明了,臨床觀察與輕微外傷、勞累及受寒等有關。頸肩肌筋膜炎所形成的激痛點是由于長期疲勞、感受風寒或外傷后失治,殘留了粘連或瘢痕等因素,而造成一系列的疲勞性損傷和缺血問題,使機體局部達到臨界點,而一些不合理的生活習慣或動作則成為誘發(fā)因素。頸肩肌筋膜炎是臨床中常見的多發(fā)性疾病,引起肌肉疼痛、保護性僵直、活動障礙。本病的激痛點病理性質與落枕有所不同,組織切片發(fā)現(xiàn)本病激痛點的硬結是由波浪形結締組織構成的,其中有少數(shù)肌纖維,間質中有充血或出血,有漿液滲出,有的可見肌纖維的橫紋消失,肌漿均勻變性,或有脂滴沿肌遠纖維排列。在此類情況下,在本病急性早期如果應用推拿等刺激性治療方式,則可加劇間質的充血或出血,使?jié){液滲出增加,而使患處局部壓力增高,使疼痛加劇。

發(fā)病機制頸肩部急性損傷后,使肌筋膜組織產(chǎn)生炎癥、水腫,粘連、變性,以后逐漸纖維化,形成瘢痕,使經(jīng)絡氣血運行不暢而發(fā)為該病。長期的慢性勞損,如伏案低頭作業(yè),使肌肉長時間過度緊張、痙攣,雖損傷輕微,病變部位小,但在肌肉筋膜組織中產(chǎn)生變性、肥厚,形成纖維小結而引起較廣泛的疼痛。其機理是由于筋血不活毛細血管及微循環(huán)不暢所致。

多發(fā)群體頸肩肌筋膜炎的治療在臨床患者量很高,文案工作者、電腦技術員、辦公室文員等等職業(yè)的人員甚至是小學生都有頸肩肌筋膜炎的發(fā)生。

疾病癥狀起初是頸肩部刺痛、酸脹麻木,經(jīng)過簡單治療后可緩解,但炎癥是不會隨之消退的。

頸肩背部廣泛疼痛酸脹沉重感、麻木感,僵硬、活動受限,可向后頭部及上臂放射。疼痛呈持續(xù)性,可因感染、疲勞、受涼、受潮等因素而加重。查體見頸部肌緊張,壓痛點常在棘突及棘突旁斜方肌、菱形肌等,壓痛局限,不沿神經(jīng)走行放散。X線多為陰性結果。

疾病危害該病發(fā)病緩慢,病程較長,復發(fā)后加重。

診斷鑒別檢查診斷一、臨床癥狀

頸肩部酸痛不適,肌肉僵硬板滯,或有重壓感,向一側或兩側肩部與肩胛之間放射。晨起或天氣變化及受涼后癥狀加重,活動后則疼痛減輕,常反復發(fā)作。急性發(fā)作時,局部肌肉緊張、痙攣,項背部活動受限。

二、檢查

1、頸肩部及肩胛內緣有廣泛壓痛,皮下可觸及變性的肌筋膜及纖維小結,并可觸及筋膜摩擦音;

2、肩背部活動受限;

3、一般無神經(jīng)根性放射痛,故各種神經(jīng)擠壓試驗均正常;

4、X線檢查:一般無陽性體征。偶可見項韌帶鈣化或肩背肌筋膜增厚,頸椎生理弧度輕度變直等。

鑒別診斷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及體征可作出診斷。易與該病混淆的疾病應注意鑒別。

1、頸型頸椎?。褐饕b別點在X線平片有骨質增生;

2、肩周炎:有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且疼痛與壓痛點限于肩關節(jié)周圍;

3、項韌帶炎:與頸肩肌筋膜炎很相似,但它疼痛及壓痛限于頸椎棘突部,低頭時疼痛加重。

藥物治療1、服用舒筋活血類中藥和維生素E、維生素B1等,對原發(fā)性肌筋膜炎療效較好。

2、口服抗炎鎮(zhèn)痛藥物:常用藥有水楊酸制劑、吲哚美辛、布洛芬。

3、血沉和抗“O”高者服用抗風濕類藥物。

其他療法1、調整與糾正工作勞動中不良姿勢,防寒防潮避免過分勞累。

2、針刀療法:針刀療法用一個完整的語言來概括應該是一種介于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通過分離切斷粘連的纖維組織和筋膜硬結達到治療的目的,療效較好。

治療原則:1、理療:

用紅外線燈照射頸部及壓痛點,照射距離為30~60厘米,每次照射15~30分鐘,以皮膚出現(xiàn)紅斑且感覺舒適為宜。每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

2、藥物洽療:

可□服非甾體類抗炎止痛藥和維生素類藥物(維生素E及Bi對原發(fā)性肌筋膜炎有一定療效)等。必要時,可用1毫升1%普魯卡因和醋酸強的松龍對痛點進行封閉注射治療。

3、手術:

對病情較重的頸肩肌筋膜炎患者可采用手術治療,切除粘連增厚的筋膜。也可以采用針刀療法,通過分離切斷粘連的纖維組織和筋膜硬結達到治療的目的。

疾病預防受損的頸肩、肌肉或肌筋膜,都是喜熱怕涼的,一定要注重局部保暖.在家中,可采用熱敷和泡熱水澡的方式,或藥物按摩進行緩解.。

此外,睡姿或枕頭高度不當,也可致肩頸不適。夜間休息是防護或導致肩頸肌筋膜炎的要害時段,睡姿準確可以預防肩部病癥,睡姿不當便會招來“肩痛之憂”。過高的枕頭會潛移默化地刺激到肩、頸、背部的椎骨和肌肉,甚至一夜之后,就會變得肩酸頸痛。將枕頭的高度和位置,盡量調節(jié)到符合人體肩頸部的椎骨生理彎度,要讓肩頸部肌肉放松,可選用略呈圓柱形的枕頭,橫置于脖頸處睡眠。

頸肩痛主要通過按摩、理療、牽引等方式進行治療,同時配合一些藥物治療。治療后應踴躍預防頸肩痛的再次發(fā)生:要保持正確坐位,常?;顒宇^部。盡量使用質地軟硬合適的枕頭如蕎麥枕;不要長時間單手提重物;留意頸肩部不要受涼,經(jīng)常做頸部保健操,避免頸部受傷;女性更年期應預防骨質疏松。 介紹兩個簡樸的鍛煉動作:雙臂形成鐘表上的9:15分或者10:20分,左右臂輪換做;還可用下巴尖寫“米”字。訓練時要注意:不必鍛煉過頻,速度宜慢,活動幅度盡量做到位,方可達到鍛煉的目的。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杜虎羽 - 副主任醫(yī)師 - 太原市中心醫(yī)院 骨科

評論
科普5d5135acc689c
大學士級
頸肌筋膜炎,俗稱“落枕”,是一種常見的頸部軟組織損傷,多見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多發(fā)于冬春兩季。
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