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湖沉積或深湖亞相位于浪基面以下、未受波浪和湖流攪動的安靜水區(qū),為缺氧的還原環(huán)境。巖性以發(fā)育灰黑、深灰、深褐灰色泥巖、頁巖為特征,常見油頁巖、薄層泥灰?guī)r或白云巖夾層,含自生黃鐵礦晶粒,多呈分散狀分布于黏土巖中。發(fā)育微細水平層理、季節(jié)紋層和厚層塊狀構造。底棲生物缺乏,浮游和游泳生物的種屬較單調、體小殼薄但個體較多且保存完好。渤海灣盆地古近系沙河街組三段中下部有很厚的深湖或半深湖亞相沉積,含脊刺華北介、隱瘤華北介、紡錘玻璃介和扁平高盤螺等化石。
簡介深湖沉積或深湖亞相位于浪基面以下、未受波浪和湖流攪動的安靜水區(qū),為缺氧的還原環(huán)境。巖性以發(fā)育灰黑、深灰、深褐灰色泥巖、頁巖為特征,常見油頁巖、薄層泥灰?guī)r或白云巖夾層,含自生黃鐵礦晶粒,多呈分散狀分布于黏土巖中。發(fā)育微細水平層理、季節(jié)紋層和厚層塊狀構造。底棲生物缺乏,浮游和游泳生物的種屬較單調、體小殼薄但個體較多且保存完好。渤海灣盆地古近系沙河街組三段中下部有很厚的深湖或半深湖亞相沉積,含脊刺華北介、隱瘤華北介、紡錘玻璃介和扁平高盤螺等化石。1
形成深湖亞相在平面分布上位于湖泊最內部,但不一定在湖泊的地理中心。在斷陷湖泊中大都偏于靠近邊界斷層的斷路最深的一側,在坳陷湖泊中一般處于湖泊中央。在大而深的坳陷湖泊中深湖區(qū)占的面積較大,如松遼盆地和渤海灣盆地主要深陷期,深湖區(qū)面積占湖泊總面積的百分比可以達到80%和60%~90%。深湖亞相中可能有濁積砂體出現(xiàn),尤其是在斷陷湖盆深陷期。深湖亞相區(qū)是湖泊(也是盆地)的沉積中心,巖性橫向分布穩(wěn)定,沉積厚度大,有機質含量高,是陸相盆地中最有利的生油相帶。
另外,有學者在生產實際應用中還將深湖亞相帶與淺湖亞相帶的過渡地帶叫做半深湖亞相帶。半深湖亞相位于浪基面以下水體較淺部位,為弱還原-還原環(huán)境。沉積物主要受湖流作用的影響,波浪作用已很難影響沉積物表面。巖石類型以黏土巖為主,常具粉砂巖、化學巖的薄夾層或透鏡體。黏土巖常為有機質豐富的暗色泥、頁巖或粉砂質泥、頁巖。水平層理發(fā)育,間有微細波狀層理?;^豐富,浮游生物為主,保存較好,底棲生物不發(fā)育,可見菱鐵礦和黃鐵礦等自生礦物。當湖盤面積較小、沉積特征不明顯時,很難分出此相帶??傊肷詈喯嗯c深湖亞相難于嚴格區(qū)分,相對來說半深湖亞相的泥巖顏色的暗度和巖性純度稍次,含少量粉砂,并逐漸向淺湖相過渡。故通常仍籠統(tǒng)稱為深湖亞相。1
巖性深湖亞相的巖性為較厚的不滲透的泥頁巖,故測井曲線的特點是自然電位曲線為靠近基線的平直線。地震相外形為席狀,內部結構為平行反射,頂?shù)捉佑|關系整一,反映沉積環(huán)境穩(wěn)定,受物源影響較小。在泥巖中夾有粉砂巖的成層性好的情況下,呈高頻率、中-強振幅和連續(xù)性好的強反射,若為成層性不明顯的巨厚塊狀泥巖,則呈低頻、弱振幅、不連續(xù)的弱反射或無反射。1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胡芳碧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