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航線,國際海道運輸重要航線,船只通航于東亞與西歐,紅海航線與好望角航線并為兩大重要歐亞航線。
簡介紅海航線,國際海道運輸重要航線,船只通航于東亞與西歐,紅海航線與好望角航線并為兩大重要歐亞航線。1
航線一般是指自歐洲第一大港荷蘭鹿特丹出發(fā),由地中海到埃及蘇伊士運河,通過蘇伊士運河后進入紅海,再由紅海進入印度洋,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再往北抵達香港、上海、日本等地。1
鹿特丹鹿特丹(荷蘭語:Rotterdam荷蘭語讀音:[?r?t?r?dɑm]聆聽)是荷蘭南荷蘭省的城市,是荷蘭第二大城市,位于荷蘭的南荷蘭省,新馬斯河畔。其名稱來自于在市中心注入新馬斯河的小河鹿特河、以及荷蘭語的“壩”(Dam)。
鹿特丹長期為歐洲最大的海港,以集裝箱運量計算,1980年代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在2010年為世界第10。1
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阿拉伯語:???? ??????Qanā al-Suways,又譯蘇彝士運河)處于埃及西奈半島西側(cè),橫跨在亞洲、非洲交界處的蘇伊士地峽,頭尾則在地中海側(cè)的塞德港和紅海蘇伊士灣側(cè)的蘇伊士兩座城市之間,全長約163公里,是全球少數(shù)具備大型商船通行能力的無船閘運河。
這條運河連結(jié)了歐洲與亞洲之間的南北雙向水運,船只不必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大節(jié)省航程。以從英國倫敦港或法國馬賽港到印度孟買港的航行為例,穿過蘇伊士運河比繞道好望角可縮短至少43%的航程距離(約7000公里)。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有時人們透過從船上卸下貨物通過陸運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紅海之間運輸。
運河當(dāng)前由埃及的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擁有和管理。由于戰(zhàn)略位置極重要,根據(jù)國際協(xié)定,“運河在戰(zhàn)時也可像和平時期一樣,可以被任何商用或軍用船只使用而無需懸掛區(qū)別旗幟?!?
沿途重要城市鹿特丹
蘇伊士港
亞丁
新加坡
香港
上海
橫濱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張尉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