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工法(英語:The 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 NATM),全稱新奧地利隧道工法,是在1957年至1965年之間于奧地利所研發(fā)的一種挖掘隧道的工程法。它和舊的方法有所不同,為薩爾茨堡在1962年時所命名的。新奧工法的最大研發(fā)工程者為Ladislaus von Rabcewicz、Leopold Müller和Franz Pacher。此工法主要的不同處是以旁邊的巖石本身的壓力荷重量來讓附近挖空的隧道相抵消,可以讓被挖空的隧道更穩(wěn)定、安全。
簡介新奧工法(英語:The 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NATM),全稱新奧地利隧道工法,是在1957年至1965年之間于奧地利所研發(fā)的一種挖掘隧道的工程法。它和舊的方法有所不同,為薩爾茨堡在1962年時所命名的。新奧工法的最大研發(fā)工程者為Ladislaus von Rabcewicz、Leopold Müller和Franz Pacher。此工法主要的不同處是以旁邊的巖石本身的壓力荷重量來讓附近挖空的隧道相抵消,可以讓被挖空的隧道更穩(wěn)定、安全。1
原理新奧工法融合了巖石重量和地下建筑的監(jiān)測,常被以“一邊建筑,一邊擴(kuò)張”來形容。但是人們覺得以“一邊建筑,一邊監(jiān)測”來形容更恰當(dāng),因為新奧工法是以最堅固的支撐來頂住隧道的。1
隧道隧道是指在既有的建筑或土石結(jié)構(gòu)中挖出來的通道,供交通立體化、穿山越嶺、地下通道、越江、過海、管道運(yùn)輸、電纜地下化、水利工程等使用。隧道不一定全是地下通道,僅位于地面下稱作地下隧道或地下道路。1
參見巖土工程
巖體分級
隧道
鉆炸法
TBM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楊曉紅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