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澆筑是指將混凝土拌和物直接澆筑到水下指定部位的施工方法。在水利工程中,常用于修筑圈堰、防穆墻、護岸、水下建筑物修補等。
簡介水下混凝土澆筑是指將混凝土拌和物直接澆筑到水下指定部位的施工方法1。
用途在水利工程中,常用于修筑圈堰、防穆墻、護岸、水下建筑物修補等2。
方法主要澆筑方法有以下6種:
(1)導管法
水下混凝土澆筑最常用的方法,導管可用剛性導管或柔性導管,前者是依靠拌和物自重從剛性導管向水下倉面輸送和澆筑;后者是將拌和物由柔性導管向水下倉面輸送和澆筑。并依靠環(huán)境水對軟管壓力控制拌和物的下降速度。
(2)泵壓法
用混凝土泵將混凝土拌和物沿輸送管、澆筑管進入水下燒筑倉面,與導管法施工基本相同。
(3)開底容器法
將混凝土拌和物裝在易于開底的密閉容器內,澆筑時,將容器輕輕放入水下,直達澆筑地點開底卸料。
(4)預填骨料壓漿法
在水下模板內預填骨料,通過往漿管加壓或自流灌法膠凝材料,充填骨料空隙并膠結而形成混凝土。
(5)袋裝疊置法
將混凝土拌和物裝入袋中在水下依次沉放,層間騎縫重疊,形成水下混凝土結構。袋材為麻袋或合成纖維做成,其質地較粗,還有改進的水溶性薄膜袋,溶化時間稍長于混凝土硬化時間。
(6)傾注法
在已澆出的混凝土上傾注混凝土拌和物。通過搗壓推動或自然流動,使水下混凝土逐漸推趕擴散3。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李航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