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主治傷寒新愈后,勞動(dòng)用力,或飲食過傷,致勞復(fù)。
組成知母(焙)、鱉甲(去裙襕,醋炙)、柴胡(去苗)各一兩半,麻黃(去根節(jié))、葛根(銼,焙)各三分,雄鼠糞(炒令焦)三七枚。
用法用量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蔥白五寸,豉一百粒,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溫服。服后吃少蔥粥取汗。
主治傷寒新愈后,勞動(dòng)用力,或飲食過傷,致勞復(fù)。
附方名稱:知母湯
組成:知母、麻黃(去節(jié))、升麻各一兩,石膏二兩,甘草一兩半
用法: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一塊,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主治:芒種以后至立秋以前患傷寒,兩手脈浮數(shù)或緊或緩,三部俱有力,無汗惡風(fēng)
出處:《傷寒微旨論》卷上
名稱:知母湯
組成:知母一兩,麻黃(去根節(jié)),黃耆(蜜炙)、甘草(炙)、羌活(洗去土)、白術(shù)、枳殼(去輒銼,麩炒)各半兩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牛蒡子百粒,研碎,煎至七分,溫服,一日三四次
主治:游風(fēng)攻頭面,或四肢作腫塊
出處:《普齊本事方》卷四
名稱:知母湯
組成:知母10g,黃柏10g,生、熟地各12g,枸杞子15g,女貞子15g,茯苓10g,澤瀉10g
用法:煎湯服,日1劑
主治:用于癌癥病人化療后。治五心煩熱,頭暈?zāi)垦?,口苦咽干,舌質(zhì)赤紅,脈象弦細(xì),腰酸腿軟,遺精陽痿,便秘
出處:《腫瘤方劑大辭典》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劉英鋒 - 博士生導(dǎo)師、教授 - 江西中醫(yī)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