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干地黃散,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卷十。主治傷寒,心膈熱毒,煩悶,譫語(yǔ)失度。
組成生干地黃二兩,玄參一兩半,赤茯苓一兩,麥門(mén)冬(去心)一兩,川升麻一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用法用量上為散。每服五錢(qián),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主治傷寒,心膈熱毒,煩悶,譫語(yǔ)失度。
附注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生地黃散”。
附方名稱(chēng):生干地黃散
組成:生干地黃、車(chē)前子、桑根白皮、紫菀、鹿角膠、赤茯苓、甘草
用法:上為散。每服四錢(qián),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主治:傷寒,咳嗽唾血
出處:《圣惠》卷十二
名稱(chēng):生干地黃散
組成:生干地黃、川升麻、柴胡、射干、子芩、茵陳、犀角屑、麥門(mén)冬、桔梗、梔子仁、葳蕤、甘草
用法:上為散。每服四錢(qián),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蜜一匙,更煎一沸,放溫,食后服之
主治:脾勞壅熱,身體、眼目、唇口悉黃,舌干,咽喉痛,不能咽唾
出處:《圣惠》卷二十六
名稱(chēng):生干地黃散
組成:生干地黃、蒲黃、犀角屑、黃連、黃芩、玄參、川升麻、川大黃、甘草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三錢(qián),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主治:肝心積熱,血灌瞳人,腫痛
出處:《圣惠》卷三十三
名稱(chēng):生干地黃散
組成:生干地黃、黃芩、阿膠、甘草、柏葉、犀角屑、刺薊
用法: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以水一中盞,加青竹茹一雞子大,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主治:心肺暴熱,毒入胃,卒吐血不止
出處:《圣惠》卷三十七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李澤庚 - 博士生導(dǎo)師、教授 - 安徽省中醫(yī)藥科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