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原子蒸氣激光同位素分離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原子蒸氣激光同位素分離法,也稱AVLIS,為一種選擇性電離元素(通常是鈾)中特定質量的同位素,實現同位素分離的方法。其使用特殊工作波長的調諧激光,原理基于不同質量的同位素吸收光譜存在同位素位移。

簡介原子蒸氣激光同位素分離法,也稱AVLIS,為一種選擇性電離元素(通常是鈾)中特定質量的同位素,實現同位素分離的方法。其使用特殊工作波長的調諧激光,原理基于不同質量的同位素吸收光譜存在同位素位移。

較之氣體離心法,AVLIS能夠實現更低的能耗與更高的分離效率。其分離過程也能減少傳統(tǒng)法所帶來的較大放射性廢料排放量。

另一種與其類似的技術利用激光分離分子而非原子,被稱為分子激光同位素分離工藝(MLIS)。1

原理由于它們的超精細結構差異,235U與238U的吸收光譜存在細微不同:235U的吸收峰位于502.74nm,而U的吸收峰則移動至502.73nm。AVLIS過程使用可調諧染料激光,這種激光的中心發(fā)射波長能被準確調諧,使混合物中的235U吸收光子躍遷至激發(fā)態(tài),產生光致游離并電離成離子。電離出的235U離子束被靜電場偏置方向進入收集裝置,而中性的238U則不受電場影響無礙通過。

一套完整的AVLIS系統(tǒng)由鈾蒸發(fā)系統(tǒng)、激光系統(tǒng)與尾料收集器組成。鈾蒸發(fā)系統(tǒng)通常由大功率條帶式或掃描式電子束槍組成,打到混合物靶上的能量大于2.5 kW/cm,生成高純度的氣態(tài)鈾元素。1

激光激發(fā)通常情況下,AVLIS使用的激光器由兩級組成:銅蒸氣激光器(CVL)與可調脈沖染料激光器。前者的作用是染料激光器的泵浦光源。銅蒸氣激光器作為波長、模式可調諧的主振蕩器提供窄線寬、低噪聲與高波長穩(wěn)定性的種子光源。它的輸出功率被作為光放大器的染料激光器放大,并最終照射至鈾蒸汽樣品上。需要指出的是在AVLIS過程中235U原子并非被直接電離,而是吸收一個小于電離能的光子到達激發(fā)態(tài),再吸收第二、第三個光子的能量完成電離的逐級電離過程。因此AVLIS的激光裝置需三個不同波長的激光照射鈾蒸氣以完成三光子電離。

分離其它元素的原子蒸氣激光同位素(如對鋰的同位素分離)通常采用窄線寬的可調諧半導體激光器。1

商業(yè)化與國際意義在1994年,在美國政府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聯邦技術轉移過程中,AVLIS流程被轉讓至美國濃縮公司(United States Enrichment Corporation)并實現商業(yè)化。但在投資了一億美元資金后,美國濃縮公司在1996年6月9日取消了AVLIS技術的生產計劃。

當前某些國家仍然在持續(xù)研究推進AVLIS技術與配套工藝,并使國際社會對核技術監(jiān)管提出了挑戰(zhàn)。根據目前的公開資料顯示,伊朗曾經秘密開展過AVLIS技術的研究計劃。但在2003年被曝光后,伊朗政府聲稱該計劃所涉及的實驗設施已被拆除。1

工藝簡史公開文獻來源顯示,AVLIS技術最早于1970年代初分別被前蘇聯與美國同時發(fā)明。在美國,盡管有數個國家實驗室參與了AVLIS的早期研究,其主要研究工作實由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負責進行。包括澳大利亞(1982-1984)、法國(1984)、印度(1994)與日本(1996)等國家的學術界也陸續(xù)發(fā)表了可用于AVLIS濃縮鈾的可調諧激光器研究。2

參見美國原子能委員會

電磁型同位素分離器

原子譜線

氣體擴散法

激光

核燃料循環(huán)

核能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李航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