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淮南五柔丸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淮南五柔丸,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千金》卷十五。具有和榮衛(wèi),利臟腑,補三焦,令人喜飯,消谷益氣之功效。主治秘澀及虛損不足,飲食不生肌膚,三焦不調(diào)。

組成大黃(蒸三斗米下)一升,前胡二兩,半夏、蓯蓉、芍藥、茯苓、當(dāng)歸、葶藶、細辛各一兩。

用法用量上為末,煉蜜和合為丸,如梧桐子大。食后服十五丸,秒增之,每日二次。

功用和榮衛(wèi),利臟腑,補三焦,令人喜飯,消谷益氣。

主治秘澀及虛損不足,飲食不生肌膚,三焦不調(diào)。

方義此方緩中補虛,以大黃為君藥,推陳所以致新。大黃蒸用,下奪之力已減,配歸、芍更能調(diào)和榮衛(wèi),五藏能調(diào),故名五柔。

使用注意忌生菜、酢物、羊肉、餳等。

附注由于其功效非凡,漢·唐方書屢有記載?!肚Ы鸱健妨腥肫⒉赜梅?,并說:“淮南五柔丸治秘澀及虛損不足,飲食不生肌膚。三焦不調(diào),和榮衛(wèi),利腑臟,補三焦方。”點明了五柔丸作為補劑治療虛損不足的作用,所不同者,僅是改柴胡為前胡。另有崔氏方加松實半兩,半兩服之緩中,不如意便可服之。又有黃芩一兩,則是五柔丸在流傳過程中的一些變化。

重要文獻摘要《備急千金要方》:“淮南五柔丸,治秘澀及虛損不足,飲食不生肌膚,三焦不調(diào),和榮衛(wèi),利腑臟,補三焦方;大黃一升,蒸三斗米下,前胡二兩,半夏、肉蓯蓉、芍藥、茯苓、當(dāng)歸、葶藶、細辛各一兩;上九味為末,蜜和,合搗萬杵,為丸梧子大,食后服十五丸,稍增之,日再。(崔氏云:令人喜飯,消谷益氣。有憂者加松實半兩,讓?半兩,服之緩中,不如意便服之。又有黃芩一兩)”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張棟 - 主任醫(yī)師,研究員,博士生導(dǎo)師 - 中國中醫(yī)科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