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消炎化毒湯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消炎化毒湯,中醫(yī)方劑名。出自《醫(yī)醇剩義》卷四。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利之功效。主治火盛下利,晝夜不休,作渴腹痛,時下膿血。

組成黃連六分,赤芍、木通、青皮、黃芩各一錢,大黃四錢,銀花、花粉各二錢,甘草五分,當歸一錢五分,淡竹葉二十張。

用法用量水煎,分二次服。

功用清熱瀉火,解毒止利。

主治火盛下利,晝夜不休,作渴腹痛,時下膿血。

方義本方主治證為火熱熾盛,內(nèi)迫陽明,損傷腸胃,傳化失常,清濁不分者。治當清熱瀉火,解毒止利。方中大黃用量獨重為君,攻下導滯,以瀉代清,“通因通用”,瀉火解毒。黃連、黃芩清熱瀉火,解毒燥濕;銀花清熱解毒,合為臣藥。佐以木通、竹口十清熱利水,以止泄瀉;天花粉清熱生津止渴;青皮行氣導滯;赤芍涼血活血止痛;當歸養(yǎng)血活血止痛。甘草為使,益氣補中,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全方配伍,既有良好的清熱瀉火解毒之效,又能調(diào)暢氣血,適用于火熱內(nèi)盛或腸胃濕熱之泄瀉、痢疾等病證。臨證應(yīng)用,除大黃外,其它藥物用量可加倍。

使用注意孕婦忌服。

附注此由三黃瀉心湯加味而成。

重要文獻摘要原方選錄

《醫(yī)醇剩義》:“消炎化毒湯 ,治火盛下利,晝夜不休,作渴腹痛,時下膿血方。黃連六分,黃芩,木通,青皮、赤芍藥各一錢,大黃四錢,金銀花,天花粉各二錢,甘草五分,當歸一錢半,淡竹葉二十張。水煎服。”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周淑媛 - 博士、助理研究員 -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