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黃連麝香丸,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小兒藥證直訣》卷下。具有殺蟲消積,理氣消滯的功效。主治小兒疳氣羸瘦,白蟲。
組成胡黃連、白蕪荑(去扇)各一兩(30g),木香、黃連各半兩(15g),辰砂(另研)一分(0.3g),麝香(銼,研)一錢(3g)。
用法用量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米飲下;三五歲以上者,可服十五至二十丸,不拘時候。
功用殺蟲消積,理氣消滯。
主治小兒疳氣羸瘦,白蟲。
方義此方胡黃連、黃連、蕪黃殺蟲,木香理氣,麝香通竅,辰砂鎮(zhèn)怯,以治疳積腹膨,蟲祟贏瘦之證。
附注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麝香丸”。
此方是清疳熱驅(qū)蟲之方,但藥力輕薄,下方“大胡黃連丸”和“大蘆薈丸”,則治疳殺蟲,功效較著,臨證時當斟酌用之。本方與如圣丸、使君子丸均為消疳理脾法的主要代表方劑。以上三方均有消疳理脾作用?!缎核幾C直訣·下卷·諸方》篇中介紹了三方的適應(yīng)證:如“圣丸治冷熱疳瘦”,“胡黃連麝香丸治疳氣贏瘦”,“使君子丸治臟腑虛滑及疳瘦下利,腹脅脹滿,不思乳食,常服安蟲補胃,消疳肥肌”。后世治療疳證多宗此法,如《醫(yī)宗金鑒·幼科心法》蘆苓肥兒丸治肝疳,消疳理脾湯治脾疳,均在上方基礎(chǔ)上加減而成。
重要文獻摘要《中華醫(yī)學(xué)大辭典》:“疳蟲疳久不搓,腹內(nèi)生蟲,肌體黃瘦,下痢不止,其蟲狀如絲發(fā),或如馬尾,多出于腹背及頭項上,其名有蝕蟲、小魚蟲、鼠婦蟲之稱,色黃白或赤者可治,色青者不治,宜朱砂丸、或《圣惠》干蟾丸、余如麝香丸、蘆薈丸、出蟲丸、干蟾丸、熊膽丸、定命散、青黛丸、胡黃連麝香丸、錢乙榆仁丸之屬,均可酌用?!?/p>
《明醫(yī)心鑒 歷代名醫(yī)臨床經(jīng)驗集粹》:“錢乙則于胡黃連丸中增入蕪荑、木香,而為‘胡黃連麝香丸’。方中蕪莢能‘殺三蟲,散五疳,治小兒百病之藥也。前古諸書,主諸積冷氣,腸胃蟲癖,食藏血痞,及皮膚骨節(jié)中風(fēng)毒諸疾。緣其氣臭??性專走逐,故諸滯成疾,食積蟲血,皆可蕩化。凡諸疳羸瘦,結(jié)氣發(fā)熱,疳勞疳脹,疳痢疳積,嗜食與不能食,咸宜服之?!ā侗静輩R言·卷之九木部·喬木類》)。木香辛香理氣而性燥,與黃連、胡黃連苦寒之藥同用,既制其燥烈,又無傷胃陰。雖有疳積日久體弱虛羸之候,必待氣清胃和再議補虛。”
各家論述張山雷:“疳積腹膨,多是食停郁熱而生諸蟲,治宜清熱消導(dǎo)而兼殺蟲,然此方尚嫌輕薄,必不足恃,既有下列大胡黃連丸、大蘆薈丸兩方,則此可刪?!保ā跺X乙傳世名方》)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孫永章 - 主任醫(yī)師 - 中華中醫(yī)藥學(xu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