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散,中醫(yī)方劑名。出自《活幼心書》卷下。具有和胃氣,進飲食,悅顏色,理風痰之功效。主治小兒久病才愈,面黃清瘦,神昏氣弱,脾胃未實,食物過傷,停飲生痰,留滯中脘,耗虛真氣,或成吐瀉。
組成人參(去蘆)、白扁豆(炒,去殼)、白茯苓(去皮)、川芎、縮砂仁、香附子、半夏(湯浸,煮透,銼,焙干)、甘草各一兩,肉豆蔻、訶子(去核)各七錢。
用法用量上?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加生姜二片,大棗一個,煎七分,空心溫服,或不拘時候。
功用和胃氣,進飲食,悅顏色,理風痰。
主治小兒久病才愈,面黃清瘦,神昏氣弱,脾胃未實,食物過傷,停飲生痰,留滯中脘,耗虛真氣,或成吐瀉。
重要文獻摘要原方選錄
《活幼心書》:“和中散,人參(去蘆)、白扁豆(炒,去殼)、白茯苓(去皮)、川芎、縮砂仁、香附子、半夏(湯浸,煮透,銼,焙干)、甘草各一兩,肉豆蔻、訶子(去核)各七錢。治小兒久病才愈,面黃清瘦,神昏氣弱,脾胃未實,食物過傷,停飲生痰,留滯中脘,耗虛真氣,或成吐瀉?!?/p>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劉金民 - 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