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豆散,中醫(yī)方劑名。出自《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四。主治無名瘡。
組成赤小豆、吳茱萸、赤色白膠、厚黃柏、黃連、貝母、硫黃、糯米(焙)各一分,虢丹(煅)半分。
用法用量上為末。麻油、輕粉調(diào)末,槐枝煎湯先洗后抹。
主治無名瘡。
方義赤小豆清熱解毒消癰;吳茱萸燥濕止痛;赤色白膠解毒止痛,止血,生肌;厚黃柏、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貝母清熱散結(jié)消腫;硫黃殺蟲止癢,治療惡瘡;糯米解毒;虢丹解毒祛腐,收濕斂瘡;以輕粉調(diào)末,攻毒,祛腐,止癢。上藥合用,解毒祛腐,斂瘡生肌?!端幮哉摗罚骸跋麩岫景b腫,散惡血不盡、煩滿。治水腫皮肌脹滿;搗薄涂癰腫上;主小兒急黃、爛瘡,取汁令洗之?!薄侗窘?jīng)逢原》:“茱萸善上,故服茱萸者,有沖膈沖眼、脫發(fā)咽痛、動火發(fā)瘡之害。”
重要文獻摘要《諸病源候論》:“此瘡非癰非疽,非癬非疥,狀如惡瘡(麻風等),或瘥或劇,人不能名,故名無名瘡?!?/p>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吳曉 - 副主任醫(yī)師 - 西南醫(yī)科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