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草,中藥材名。本品為為千屈草科千屈草屬植物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以全草入藥。夏秋采集,除去泥沙,曬干或鮮用。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腸炎,痢疾,便血;外用治外傷出血。
來源本品為為千屈草科千屈草屬植物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以全草入藥。夏秋采集,除去泥沙,曬干或鮮用。
性味歸經(jīng)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腸炎,痢疾,便血;外用治外傷出血。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狀莖粗壯,木質(zhì),黑褐色。莖直立,四棱形,多分枝,具短柔毛或無毛。單葉對生或輪生,無柄,葉片寬披針形或窄披針形。夏秋開紫色花,長穗狀花序生于枝頂。朔果卵形,全包于宿萼內(nèi)。
用法用量2~4錢;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注意事項(xiàng)孕婦忌服。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劉蘭林 - 碩士生導(dǎo)師、教授 -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