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科普中國]-狗舌草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狗舌草,中藥材名。本品為菊科植物狗舌草的全草。功能主治為:清熱,利水,殺蟲。治肺膿瘍,腎炎水腫,癤腫,疥瘡。①《唐本草》:主疥、瘙瘡,殺小蟲。②《履巉巖本草》:治髭癰,收瘡口。為細末,用少許貼患處。③《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解毒,利水,活血消腫。

別名狗舌頭草、白火丹草、銅交杯、糯米青、銅盤一枝香(《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性味歸經①《唐本草》:苦,寒,有小毒。

②《履巉巖本草》:性寒,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水,殺蟲。治肺膿瘍,腎炎水腫,癤腫,疥瘡。

①《唐本草》:主疥、瘙瘡,殺小蟲。

②《履巉巖本草》:治髭癰,收瘡口。為細末,用少許貼患處。

③《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解毒,利水,活血消腫。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根多數,細索狀。莖單一,直立,高20~65厘米,草質,有疏密不等的白色絨毛?;咳~蓮座狀,具短柄,橢圓形或近乎匙形,長5~10厘米,寬1.5~2.5厘米,邊緣具淺齒或近乎全緣,兩面均有白色絨毛,花后通常不雕落;中部葉卵狀橢圓形,無柄,基部半抱莖;頂端葉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長尖,基部抱莖。頭狀花序3~9枚,成傘房狀或假傘形排列;總苞筒狀,苞片線狀披針形,長8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和背部有白色毛,邊緣膜質;總苞基部無小苞;邊緣舌狀花,黃色,雌性,舌片長10毫米,寬4~5毫米,先端2~3齒裂;中央管狀花,黃色,兩性,長約3毫米,先端5齒裂。瘦果橢圓形,長約4毫米,兩端截形,有縱棱與細毛;冠毛白色,長約7毫米。花期4~5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塘邊、路邊濕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研末撒或搗敷。

藥理作用體外試驗,狗舌草3克(生藥)/毫升對白血病細胞有抑制作用(美藍法)。本屬植物中多含有吡咯哩唏定類生物堿(參見大白頂草),對肝臟有毒,有抗腫瘤作用,亦有報告或研究其致肝癌作用者。從歐狗舌草中提出的狗舌草堿,因其化學結構中的Necine為飽和者,即1,2位置上無雙鍵,對肝臟無毒,而有阿托品樣作用,但效力較阿托品弱20~30倍;對中樞有抑制作用,能增強小劑量硫酸鎂之中樞抑制作用;并能降壓,其作用原理可能亦為中樞性。

相關配伍①治肺膿瘍:狗舌草、金錦香各五錢。加燒酒半斤,密閉,隔水燉服,每天一劑,痊愈為止。

②治腎炎水腫:鮮狗舌草二至三株,搗爛,以酒杯覆敷臍部,每天四至六小時。

③治癤腫:狗舌草三至五錢。水煎服。(選方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相關論述1.《唐本草》:主疥、瘙瘡,殺小蟲。

2.《履巉巖本草》:治癤癰,收瘡口。為細末,用少許貼患處。

3.《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解毒,利水,活血消腫。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倪育淳 - 博士、副主任醫(yī)師 - 山西省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