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法煉汞(hydrometallurgy of mercury)是指用浸出劑或吸收劑將含汞物料中的汞溶解或吸收入溶液,再從溶液中提取汞或汞鹽的過程。與火法煉汞相比,濕法煉汞能有效控制污染環(huán)境的汞蒸氣;節(jié)約能耗(每公斤汞總能耗僅461MJ),可處理低品位含汞物料,如美國礦務局處理含汞0.03-0.82%礦石的搜出率達90%-98%,中國用碘絡合法處理含汞20-45mg/m3的冶煉煙氣,可將廢氣含汞量降至0.05-0.15mg/m3,除去了99%以上的汞,影響濕法煉汞推廣應用的最主要障礙是浸出劑的價格高。1866年瓦格納(Wagner)首先提出碘絡合法。工業(yè)上多采用硫化鈉法1。
簡介濕法煉汞(hydrometallurgy of mercury)是指用浸出劑或吸收劑將含汞物料中的汞溶解或吸收入溶液,再從溶液中提取汞或汞鹽的過程2。
優(yōu)點與火法煉汞相比,濕法煉汞能有效控制污染環(huán)境的汞蒸氣;節(jié)約能耗(每公斤汞總能耗僅461MJ),可處理低品位含汞物料,如美國礦務局處理含汞0.03-0.82%礦石的搜出率達90%-98%,中國用碘絡合法處理含汞20-45mg/m3的冶煉煙氣,可將廢氣含汞量降至0.05-0.15mg/m3,除去了99%以上的汞,影響濕法煉汞推廣應用的最主要障礙是浸出劑的價格高。1866年瓦格納(Wagner)首先提出碘絡合法。工業(yè)上多采用硫化鈉法1。
硫化納法主要用于處理硫化汞精礦,由硫化汞精礦浸出和堿浸出液回收汞兩階段組成。
碘絡合法適用于從含汞、含硫的煙氣中提取汞。包括碘化鉀溶液吸收,吸收后液脫二氧化硫和電解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國冶金工作者在研究Hg-I-HaO系熱力學的基礎上,查明KI溶液能有效吸收汞。為避免出現Hg2l2固體沉淀,吸收后液含量必須在0.3mol/L以上。在吸收過程中,煙氣中的金屬汞被氧化生成離子汞,離子汞再與碘離子作用生成碘化汞配合物。當吸收液汞含量積累到8/L時,抽取部分吸收后液先行脫除二氧化硫,然后再進行電解脫汞和再生碘。
經電除塵器除塵、稀硫酸洗滌和電除塵器除霧的含硫煙氣,含汞20-45mg/m3,溫度為293-313K,通過吸收塔被KI吸收液對流淋洗,當吸收液含0.25-0.3mol/L、含汞約5-8g/L時,從塔頂排出煙氣含汞降至0.05-0.115mg/m3。吸收后液經脫硫電解,產出純度99. 99%的汞,電硫效率大于90%,每噸汞直流電耗1000- 1200kW·h,碘耗60kg。此法汞提取率大于98%,用處理后煙氣制得的硫酸含汞在10-4%以下3。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