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涎腺多形性腺(混合瘤)瘤超聲檢查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涎腺多形性腺瘤(pleoemorphic adenoma,PA)又稱混合瘤(mixed tumor,MT)是常見的涎腺良性腫瘤。以腮腺混合瘤最常見,占80%~90%,頜下腺及舌下腺很少見。腫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它由上皮及黏液組織混合組成。它屬于良性腫瘤,占該腫瘤的90%,惡性僅僅占10%。本瘤可以發(fā)生于任何年齡,40歲以上較多見。臨床表現(xiàn):腮腺區(qū)有一腫物,生長緩慢,多為單發(fā),觸之光滑,也有呈結節(jié)狀。涎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但需要根據(jù)腫瘤的大小、病變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

檢查前準備檢查前無需特殊準備,隨時可以進行檢查。

臨床意義超聲可以清楚地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tài)、內部結構與周圍血管的關系,對涎腺多形性腺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可以作出有效的判斷。對臨床確定治療方案及保證手術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超聲顯示:腮腺區(qū)有一圓形或橢圓形腫物,邊界光滑、整齊,內部呈均質低回聲區(qū)。腫瘤大于3cm時,內部回聲可以不均及增強。彩色多普勒顯示:腫瘤周圍有很多小血管包繞,形成一“提籃征”。在鑒別診斷中,應該與腺淋巴瘤、脂肪瘤、血管瘤等相鑒別。本瘤手術后容易復發(fā),因此,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手術切除,是徹底根治的關鍵。

檢查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頸后部墊枕,頭轉向健側使頸伸展,充分暴露被檢區(qū)。所有檢查者均作健側對比掃查。腮腺掃查上從咬肌前緣到胸鎖乳突肌后緣,下至頜下腺區(qū)作縱橫掃查。當探測下頜角周圍的深部腮腺時,作斜切掃查。頜下腺在頜下部作相應的縱橫切面掃查。對病變部位作縱橫切面的十字交叉位掃查。記錄腫塊的部位、大小和聲像圖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