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疝俗稱“刀口疝”,發(fā)生于腹部手術之后,由于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等因素造成腹壁切口中起主要支撐作用的肌肉腱膜組織未能良好對合,導致切口下方的腹壁缺損形成,腹腔內的腸管和網膜等臟器或組織通過這樣的缺損突出腹腔外而形成。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大型手術以及老年甚至高齡患者的手術越來越多,導致切口疝的發(fā)生也呈現上升趨勢。從男女比例來看,由于女性的腹壁肌肉強度低于男性,因此與腹股溝疝的發(fā)病情況正好相反,切口疝在女性更為常見。
切口疝的修補包括開放和腹腔鏡修補兩大類,此外還包括腹腔鏡與開放操作結合的雜交手術。開放切口疝修補開展較早,但對腹壁和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大,放置固定補片也較為困難。近年來隨著腹腔鏡切口疝修補術開展越來越廣泛,開放切口疝修補術從比重顯著下降。腹腔鏡切口疝修補手術是在腹壁上打3~5個5~10mm的小孔,先分離前次手術造成的腹腔內粘連,然后再用補片對缺損進行修補。較開放手術相比,具有顯著的微創(chuàng)優(yōu)勢,同時補片放置可以完全在直視下進行,固定更加容易。對于一些腹腔內粘連較重的切口疝患者,可以通過腹壁小切口在開放狀態(tài)下完成粘連分離,然后在腹腔鏡直視下放置和固定補片,即所謂的開放與腹腔鏡結合的雜交手術,以克服了開放和腹腔鏡切口疝修補術各自的缺點。
麻醉方式及術前準備1.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部分病人可以選擇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2.術前準備
(1)術前應做體格檢查和必要的各項輔助檢查,高齡患者應特別注意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
(2)術前戒煙;
(3)手術前一日或當日完成手術區(qū)皮膚準備;
(4)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應在內科醫(yī)生指導下停藥或調整用藥方案;
(5)疝內容物脫出較多的患者應術前綁腹帶一月左右;
(6)有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或存在其他使腹內壓持續(xù)升高的情況時,應待其得到控制或改善后再手術。
(7)腸道準備:術前1~2天口服抗生素,術前1天改為流質飲食,口服導泄藥物;必要時術前清潔灌腸。
適應證各種情況的切口疝。
手術步驟手術大體步驟如下:
1.缺損部位做切口或建立氣腹后腹壁置穿刺套管;
2.開放或腹腔鏡下分離空間,以足夠放置合適大小的補片;
3.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關閉或縮小缺損;
4.放入并固定補片;
5.放置引流,關閉切口或穿刺孔。
術后護理1.體位與活動:術后平臥位,全麻清醒后可采取低斜坡臥位,術后活動的時間視手術范圍的大小決定。持續(xù)使用腹帶保護腹壁,緩解張力減輕疼痛,以利于愈合;
2.修補創(chuàng)面和穿刺孔有顯著疼痛的可以要求醫(yī)生使用止痛藥物;
3.術后注意觀察引流情況,待引流減少至連續(xù)2~3天30ml以下再予以拔除;
4.飲食:術后需禁食至胃腸功能恢復,肛門排氣后可飲水進食流食,以后逐步增加并過渡到半流質乃至普食。進食易消化、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注意多飲水,以保持大便通暢;
5.進行正確咳痰和深呼吸,可進行超聲霧化吸入協(xié)助排痰,促進肺功能的恢復,防止肺不張、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術后允許情況下盡早下床活動,可促進心肺功能以及腸蠕動的恢復。
注意事項1.出院后3個月內不參加體力勞動或過量活動,如:提重物、抬重物、騎車及持久站立行走等,并持續(xù)使用腹帶3~6個月;
2.保持大小便通暢,避免受涼感冒,防止咳嗽、打噴嚏致腹壓升高導致的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