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茄苳果,中藥名。為玉蕊科植物玉蕊Barringtonia racemosa (L.) Spreng.的果實。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等地。具有止咳平喘,止瀉之功效。用于咳嗽,哮喘,腹瀉。
入藥部位果實。
性味味澀,性平。
歸經歸肺、大腸經。
功效止咳平喘,止瀉。
主治用于咳嗽,哮喘,腹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果熟時摘取,鮮用或曬干。
貯藏鮮品應冷藏或隨用隨采,干品貯藏于陰涼、干燥、潔凈處。
形態(tài)特性玉蕊又名:細葉暮盤腳樹。常綠小喬木或中等大喬木,稀灌木狀,高可達20米;小枝稍粗壯,直徑3-6毫米,干燥時灰褐色。葉常叢生枝頂,有短柄,紙質,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12-30厘米或更長,寬4-10厘米,頂端短尖至漸尖,基部鈍形,常微心形,邊緣有圓齒狀小鋸齒;側脈10-15對,稍粗大,兩面凸起,網(wǎng)脈清晰??偁罨ㄐ蝽斏≡诶现ι蟼壬?,下垂,長達70厘米或更長,總梗直徑2-5毫米;花疏生,花梗長0.5-1.5厘米或稍過之;苞片小而早落;萼撕裂為2-4片,裂片等大或不等大,橢圓形至近圓形,長0.7-1.3厘米;花瓣4,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2.5厘米;雄蕊通常6輪,最內輪為不育雄蕊,發(fā)育雄蕊花絲長3-4.5厘米左右;子房常3-4室,隔膜完全,胚珠每室2-3顆。果實卵圓形,長5-7厘米,直徑2-4.5厘米,微具4鈍棱,果皮厚3-12毫米,稍肉質,內含網(wǎng)狀交織纖維束;種子卵形,長2-4厘米。花期幾乎全年。
生長環(huán)境生于濱海地區(qū)林中。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等地。
藥材性狀干燥果實呈卵圓形,具4鈍棱,長4-6cm,直徑1.5-4cm。表面暗紅色或棕褐色,無腺點,具不規(guī)則的皺縮紋理。頂端略尖,有殘存花柱基,基部略方形,有果柄。果皮厚,難折斷;斷面呈網(wǎng)狀交織的纖維狀,3-4室,每室種子2-3粒。氣微香,味微苦、澀。
藥理作用1、果實可用于治療咳嗽、哮喘,痢疾。
2、玉蕊果實可以作為魚毒素。
相關論述《臺灣藥用植物志》:“果實治咳嗽、哮喘及腹瀉。研粉為末,與他藥合用,外用治皮膚病。果汁涂鼻潰瘍。”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