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秋子梨

科學(xué)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xué)百科為用戶提供權(quán)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秋子梨,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 Maxim.的果實及葉。分布東北、華北及山東、陜西、甘肅等地。具有清熱化痰,燥濕健脾,和胃止嘔,止瀉,利水,消腫之功效。常用于肺熱咳嗽,痰多,胸悶脹滿,消化不良,嘔吐,熱瀉,水腫,小便不利。

入藥部位果實及葉。

性味果實:味甘、酸、澀,性涼;葉:味微苦,性平。

功效清熱化痰,燥濕健脾,和胃止嘔,止瀉,利水,消腫。

主治用于肺熱咳嗽,痰多,胸悶脹滿,消化不良,嘔吐,熱瀉,水腫,小便不利。

相關(guān)配伍1、氣管炎:秋子梨加冰糖適量,水煮后食用。

2、小便不利、水腫:秋子梨葉五錢,水煎,日服二次。(1-2方出自《河北中草藥》)

3、腸炎、痢疾引起的腹瀉腹痛:鮮果60克,搗爛后水煎服,每天三次。

4、風(fēng)濕感冒咳嗽或慢性咳嗽:鮮果60克或干品15克,冰糖30克,水煎服,每日三次。

5、消化不良,胸腹脹痛:鮮果30克,搗爛后加開水半杯拌勻,榨取汁液服,每天二次。(3-5方出自《藥用果品》)

用法用量中藥果實9-15克,水煎服,或制成梨膏服。葉15-25克,水煎服。蒙藥多入丸散。

采集加工秋季果實黃綠時采摘,切片,曬干備用;夏、秋季采收葉,陰干備用。

形態(tài)特征喬木,高達15米,樹冠寬廣;嫩枝無毛或微具毛,二年生枝條黃灰色至紫褐色,老枝轉(zhuǎn)為黃灰色或黃褐色,具稀疏皮孔;冬芽肥大,卵形,先端鈍,鱗片邊緣微具毛或近于無毛。葉片卵形至寬卵形,長5-10厘米,寬4-6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稀寬楔形,邊緣具有帶刺芒狀尖銳鋸齒,上下兩面無毛或在幼嫩時被絨毛,不久脫落;葉柄長2-5厘米,嫩時有絨毛,不久脫落;托葉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具有腺齒,長8-13毫米,早落?;ㄐ蛎芗?,有花5-7朵,花梗長2-5厘米,總花梗和花梗在幼嫩時被絨毛,不久脫落;苞片膜質(zhì),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長12-18毫米;花直徑3-3.5厘米;萼筒外面無毛或微具絨毛;萼片三角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有腺齒,長5-8毫米,外面無毛,內(nèi)面密被絨毛;花瓣倒卵形或廣卵形,先端圓鈍,基部具短爪,長約18毫米,寬約12毫米,無毛,白色;雄蕊20,短于花瓣,花藥紫色;花柱5,離生,近基部有稀疏柔毛。果實近球形,黃色,直徑2-6厘米,萼片宿存,基部微下陷,具短果梗,長1-2厘米。花期5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2000m的寒冷干燥的山區(qū)。我國東北、華北和西北各地均有栽培。分布于東北、華北及山東、陜西、甘肅等地。

12345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胡本祥 - 教授,研究生導(dǎo)師 -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