蘘荷,中藥名。為姜科植物蘘荷Zingiber mioga (Thunb.) Rosc.的根莖。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痰止咳,解毒消腫之功效。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跌打損傷,咳嗽氣喘,癰疽腫毒,瘰疬。
貯藏仲冬以鹽藏蘘荷,用備冬儲,又以防蟲。
別名嘉草、葍蒩、芋渠、白蘘荷、覆葅、蕧苴、陽藿、羊藿姜、山姜、觀音花、蓮花姜、高良姜、野生姜、土里開發(fā)、野老姜、良姜、土里開花土里謝、野山姜、野姜、陽荷。
入藥部位根莖。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jīng)歸肝、肺經(jīng)。
功效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痰止咳,解毒消腫。
主治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跌打損傷,咳嗽氣喘,癰疽腫毒,瘰疬。
相關(guān)配伍1、治跌打損傷:鮮蘘荷根莖15-30g,水煎服?;驎窀裳蟹郏命S酒沖服,每次9-15g。
2、治淋巴結(jié)結(jié)核: 鮮蘘荷根莖60g,鮮射干莖30g。水煎服。
3、治指頭炎:鮮蘘荷根莖加鹽少許,搗爛外敷。(1-3方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研末;或鮮品絞汁。外用:適量,搗敷;搗汁含漱或點眼。
使用注意忌用鐵煎煮。孕婦禁服。
炮制一、炮制方法洗凈,切段,曬干。
二、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鮮用或切片曬干。
形態(tài)特性株高0.5-1米;根莖淡黃色。葉片披針狀橢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0-37厘米,寬4-6厘米,葉面無毛,葉背無毛或被稀疏的長柔毛,頂端尾尖;葉柄長0.5-1.7厘米或無柄;葉舌膜質(zhì),2裂,長0.3-1.2厘米。穗狀花序橢圓形,長5-7厘米;總花梗從沒有到長達(dá)17厘米,被長圓形鱗片狀鞘;苞片覆瓦狀排列,橢圓形,紅綠色,具紫脈;花萼長2.5-3厘米,一側(cè)開裂;花冠管較萼為長,裂片披針形,長2.7-3厘米,寬約7毫米,淡黃色;唇瓣卵形,3裂,中裂片長2.5厘米,寬1.8厘米,中部黃色,邊緣白色,側(cè)裂片長1.3厘米,寬4毫米;花藥、藥隔附屬體各長1厘米。果倒卵形,熟時裂成3瓣,果皮里面鮮紅色;種子黑色,被白色假種皮?;ㄆ冢?-10月。
生長環(huán)境生于山谷中陰濕處,江蘇也有栽培。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藥材性狀根莖呈不規(guī)則長條形,呈結(jié)節(jié)狀,彎曲,長6.5-11cm,直徑約1cm。表面灰棕黃色,有縱皺紋,上端有多個膨大凹陷的圓盤狀莖痕。頂端有葉鞘殘基。周圍密布細(xì)長圓柱形須根,直徑1-3cm,有深縱皺紋和淡棕色短毛;質(zhì)柔韌,不易折斷,折斷面黃白色,中心有淡黃色細(xì)木心。氣香,味淡微辛。
藥理作用1、祛痰作用。
2、抗真菌作用。
3、鎮(zhèn)咳作用。
相關(guān)論述《浙江藥用植物志》:“活血止痛,化痰,解毒。主治氣滯腹痛,胃痛,跌打損傷,腰痛,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治頭疔?!?/p>
附注蘘荷是一種常見的作料,它獨特的香味和辣味可以增進(jìn)食欲。人們通常把蘘荷切碎后放入面條,味噌湯中提味。
123456789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xiàn)者為:
彭亮 - 講師 -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