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中藥名。為翠鳥科動物白胸翡翠Halcyon smyrnensis (Linnaeus) 的肉。分布于華南一帶,自云南至福建、臺灣。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用于水腫,小便不利。
入藥部位肉。
性味甘,平。
功效利水消腫。
主治用于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適量。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捕捉,捕殺后,除去羽毛及內臟,取肉鮮用。
形態(tài)特征白胸翡翠又名:紅嘴吃魚鳥,體長約30cm。頭、后頸、胸側及下體均深赤栗色;頦、喉、胸部中央純白;上背、肩羽及最內側次級飛羽綠藍色;下背、腰及尾上覆羽均輝鈷藍色。兩翅的小覆羽栗棕色;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初級覆羽和次級飛羽均為深淺不同的藍色或綠藍色,次級飛羽具有黑色先端;初級飛羽黑褐,基部的外翈具淡藍色斑,同一部位的內翈則綴以白色;翼緣白色;尾羽暗藍色;除中央1對外,其余尾羽內緣均暗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淡栗棕色。虹膜暗褐色;嘴長,呈珊瑚紅以至紅赤色。
生長環(huán)境常見于平原和丘陵的樹叢中或沼澤附近。捕食昆蟲、魚、蛙、蠕蟲等。巢營于河流堤岸或山丘墳墓的隧道中。分布于華南一帶,自云南至福建、臺灣,為留鳥。
相關論述《禽經》:“翡翠,狀如鵁鶄而色正碧,鮮縟可愛,飲啄于瀾澄洄淵之側,尤惜其羽,日濯于水中。”
1
本詞條內容貢獻者為:
胡本祥 - 教授,研究生導師 -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