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血為產后經過臍帶收集胎盤的血液,經研究發(fā)現(xiàn)臍血含有較豐富的造血干細胞,因此成為繼骨髓、外周血后的第三種造血干細胞來源。目前主要開展非血緣的臍血移植。
臍血移植的優(yōu)點1.來源豐富。
2.采集方便,且對產婦及胎兒均無任何損害。
3.與非血緣骨髓庫不同,臍血是以實物的形式保存,應用時不會被供者拒絕。而前者僅以志愿者的血樣保存,應用時需進一步行HLA配型,如配型一致,還要征得志愿者的二次同意,從骨髓或外周血,或二者同時進行造血干細胞的抽取或分離。
4.尋找HLA相合臍血所需時間短,通常為2個月,而尋找HLA相合的非血緣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細胞需時長,從查詢供者至完成移植平均需12個月。
5.臍血中以T淋巴細胞為主的免疫細胞并不成熟,移植后發(fā)生急性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VHD)的幾率低、程度輕。因此對HLA配型的要求可適當放寬,HLA中4個位點相合即可選用。同理,臍血庫的規(guī)??蛇h遠小于骨髓庫,大大降低了建庫成本。
6.臍血被各種病毒污染的機會小,移植后患者發(fā)生病毒感染的幾率低。
臍血移植的缺點臍血移植迄今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1.臍血容量有限,所含有核細胞數低,其中的造血干細胞數自然也少,這是影響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礙。最好條件的兒童移植后2年無病生存率(即2年后健康存活的百分率)為50%左右,而成人則僅25%左右。因為移植所需的造血干細胞總量是以受者每公斤體重為基數計算的,成人所需量要遠遠大于兒童。
2.有發(fā)生過繼遺傳性疾病的危險。因為某些疾病可通過臍血移植遺傳給受者。
3.如移植失敗,無備用骨髓或外周血干細胞進行再次移植。因為提供臍血的胎兒出生后的行蹤是保密的,無法尋找;即使找到,供者處于嬰幼兒階段,再次提供造血干細胞的可能甚小。
4.目前推行的非清髓性造血干細胞移植(又稱降低預處理強度的造血干細胞移植)主要用于年齡偏大及臟器功能有損害的白血病患者,尤其是慢性髓細胞白血病患者,這種移植后常需采用同一供者的淋巴細胞輸注,以治療早期復發(fā)或雖未復發(fā),但為加強殺滅殘存的白血病細胞提高移植的效果。如采用臍血移植,則失去了這種補救措施的機會。
5.移植后造血重建時間長。中性粒細胞>0.5×109/L的中位時間(即99位患者中,第50位達到中性粒細胞>0.5×109/L的時間)為28天,而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則為15~20天。臍血移植后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時間為90天,而非臍血移植則為15~20天。因此,臍血移植后發(fā)生嚴重感染、出血的幾率大,程度更重,從而影響了臍血移植的成功率。
臍血移植適應證為保證臍血移植的成功,應嚴格適應證及移植條件,目前較一致的意見為:
1.無HLA相合的血緣及非血緣供者,但又急需盡快移植者,如已獲完全緩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尤其是第二次完全緩解者,如不及時移植在短期內隨時均可復發(fā)。
2.所選的臍血有較好的HLA相合程度,供受者間至少在HLA6個位點中有4個相合。
3.提供的臍血細胞數至少>2×107/kg,即按受者體重計算,每公斤體重獲得的臍血有核細胞(指紅細胞以外的血細胞)數應>2000萬,冷凍的臍血(以冷凍方式保存臍血)解凍后所含的有核細胞數至少應>1500萬。
如HLA相合程度差、或臍血所提供的有核細胞總數低于上述標準,則移植后不易植入,或即使植入也極易復發(fā),最終導致移植失敗。
療效1.兒童患者臍血移植的療效
(1)移植后6周造血功能恢復,即中性粒細胞≥0.5×109/L,血小板≥20×109/L者占80%左右,移植后9周此比例增至90%左右,僅比非臍血移植低10%左右。因此,說明臍血移植只要嚴格適應證及移植條件,移植后造血干細胞的植入和非臍血移植不相上下。
(2)移植后2年無病生存率總體約30%。其和移植前急性白血病的疾病狀態(tài)有關,如第一次、第二次完全緩解者的2年無病生存率達50%左右,而晚期病例則僅10%左右。療效也和供受者HLA相合程度有關,如6個位點相合的3年無病生存率高達75%左右。由此可見,臍血移植和非臍血移植的總體療效相近。
(3)白血病復發(fā)率和非臍血移植相似。
(4)移植100天內的移植相關死亡率高于非臍血移植,此和前述的植入延遲、感染和出血性并發(fā)癥高和重有關。移植100天后的移植相關死亡率較低,可能和臍血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發(fā)生較少,程度較輕有關。故二者移植相關的總體死亡率相近。
2.成人患者臍血移植的療效
成人患者臍血移植的療效遠低于兒童,主要是采集的臍血量有限,所含的造血干細胞相對較少,因此影響其在成人中廣泛應用。成人與兒童療效比較:
(1)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復的時間遲于兒童,總體推遲2周左右,80%的患者在移植后8周才達到造血恢復的指標。如臍血有核細胞含量越高、供受者HLA配型相合位點越多,則移植后植入的比例越高。
(2)移植后2年無病生存率為25%左右,低于兒童。移植前白血病已完全緩解者的效果優(yōu)于未緩解者。
(3)移植后發(fā)生Ⅱ度以上移植物抗宿主病約40%,高于兒童。
(4)和兒童相同,移植后死亡原因主要為感染(因植入延遲)其次為移植物抗宿主病。
3.現(xiàn)狀及進展
臍血移植的總體生存率仍較低,原因為移植物所含有核細胞總數較低,影響植入致造血重建延遲,移植后早期死于感染、出血性并發(fā)癥者增加。如何增加臍血的收集量,如何增加臍血中有核細胞數是當前研究的重點。現(xiàn)在已開展臍血體外擴增,即在體外加入某些造血生長因子,使其有核細胞,尤其是造血干細胞數量有一定程度的增長。此外,已摸索進行2份或多份臍血混合移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