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請我提問(如前所述,我可以問任何有關(guān)古人的問題),我就把最后想到的字眼說了出去:“請問古人是如何屙屎的”。然后,同學(xué)笑得要死,老師氣得要死。但這是個嚴(yán)肅的問題。沒有人知道古人是怎樣屙屎的:到底是站著屙,坐著屙,還是在舞蹈中完成這件重要工作……假如是最后一種,就會像萬壽寺里的燕子一樣,屙得到處都是。
——王小波《萬壽寺》[1]
引言
屎尿屁,粗俗而為世人所不齒,實(shí)則不然,正如《莊子》中所言,道亦存于屎溺之中[2]。研究古人在什么地方凈手、以何種方式更衣、用何種工具行圊,不僅能管中窺豹地一覽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貌,更是能依據(jù)此研究傳染病史與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美國人朱莉·霍蘭就有著書《廁神:廁所的文明史》。然而,該書中所述的中國廁所文化錯誤百出(如:中國古代用中空竹杖小解[3])。
凈手、更衣、行圊這些都是古人屙屎的說法,除此之外,還有登東、水火等,而一直延續(xù)至今的說法,則有出恭、如廁、方便、解手等。以解手為例,在漢代,古人就以解手為上廁所的代稱,如王充《論衡·寒溫》所著“人中于寒,飲藥行解。”(人受寒后吃藥排便)。想到先祖為了避“穢”,居然發(fā)明了無數(shù)替代詞。這種羞于直述,只好借代的做法,可真是古今一般同啊。[4]
正文
現(xiàn)代人上廁所,一般有以下步驟:
1. 找?guī)?/p>
2. 脫褲子
3. 行五谷輪回之事[5]
4. 臀部衛(wèi)生清潔
不妨按照現(xiàn)代人的順序,捋捋祖先們是怎么上廁所的。
1.找?guī)?/strong>
仰韶文化中就有了固定的廁所,只是那時的廁所實(shí)在是簡陋,是一個與豬圈并排的土坑。[6]廁所建筑尚未有先秦時代的明確的考古發(fā)現(xiàn),但據(jù)推測至遲應(yīng)該出現(xiàn)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或更早。[7]
史料中最“早”有關(guān)廁所的文獻(xiàn)記載則是《周禮》。[8]成書更早的《左傳》、《墨子》等書記載過當(dāng)時的廁所,但《周禮》記述的是周朝的禮儀,此“早”為文獻(xiàn)所記載的時間早。從史料看,周代的廁所已設(shè)有漏井,穢物可自然落下池內(nèi),與近代茅廁很是相似。[9]
在古代,廁所就與豬圈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東漢劉熙《釋名·釋宮室》記載“廁或曰溷,言溷濁也?!倍鴸|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圂,廁也。從口,象豕在口中。會意?!庇纱丝梢姡i圈的象形文字“圂”和“溷”即為廁所的古體字。
雖說廁所與豬圈綁定,但廁所的型制卻逐漸進(jìn)化,從土坑到上廁所下豬圈的二層結(jié)構(gòu),據(jù)從漢墓中出土的陶廁模型中看,漢代廁所形式多樣,有附著在圓型豬圈上的廁所,也有建在方形豬圈上的廁所。[10]
這種人屎喂豬、豬屎肥地的模式,和現(xiàn)代桑基魚塘的立體農(nóng)業(yè)模式不謀而合,都盡可能的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但這種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架空筑構(gòu)極端簡陋,稍有不慎就會身陷糞坑溺斃,晉景公正是死于被屎淹沒[11],為防止此事,《墨子》中特意規(guī)定城墻上“五十步一廁,與下同圂,與廁者,不得操。”[12]
相對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漢代的廁所型制出現(xiàn)了很大的進(jìn)步,不會再出現(xiàn)溺斃情況。與豬圈結(jié)合也并非漢代廁所的唯一形式,用以收集水糞[13]的水廁就與豬圈分離。
水廁見于漢代石墓中,如河南商丘芒碭山梁孝王王后墓,里面有兩塊石制靴型的座便器,而且還可以用水沖洗,被認(rèn)為是中國最早的水沖洗廁所[14]。山東沂南畫像石墓側(cè)室中則是帶踏足的蹲廁,并且還有單獨(dú)的尿槽、扶手和便坑與蓄糞池。[15]
之后的時代,達(dá)官貴人家的廁所型制依舊沿襲漢代,但開始在奢華程度上下功夫,西晉巨富石崇家里的廁所婢女林立,有如臥室一般豪華。[16]
漢代之后,皇室宗親家里的廁所逐漸就被馬桶取而代之。故宮里就沒有一間廁所[17]。
馬桶最初名為虎子,但到唐代,為了避李世民曾祖父李虎的諱,故改稱馬子。后因其形為桶狀,最終被命名為馬桶?!榜R子”一詞,在古代除作便器義之外,也成了娼妓的代稱,今日的“揚(yáng)州瘦馬”,也是意出于此。[18]
馬桶最“早”(同上意)見于《周禮》的玉府篇。[19]大將軍衛(wèi)青即為漢武帝的“玉府官”,即“執(zhí)虎子的”侍中[20]。漢代的馬桶還是蹲踞式,座式馬桶出現(xiàn)時間最晚不遲于宋,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記錄:“燕王好坐木馬子?!盵21] 廁所與馬桶的形式定下來后,就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慈禧用的就是坐式馬桶,而慈禧的“官房”[22]至今仍存在故宮博物館內(nèi)。
2.脫褲子
和現(xiàn)代褲子相似的“窮绔”,漢代才出現(xiàn),在此之前的褲子被稱為“绔”,只有兩個褲筒,通過側(cè)面的繩子系在腰間。[23]
“绔”很像現(xiàn)代的開襠褲,漢之前的古人上廁所,大概是不需要脫褲子的,只需要撩起上衣?!抖Y記·玉藻》記載貴族“纊為繭.缊為袍.襌為絅.帛為褶?!?無論是纊(絲綿)制作的襺(繭)衣,缊(麻)制作的袍子,抑或是襌絅(袍罩),還是用帛(絲織物)制作的褶衣(長及膝蓋的外衣),其長度都下垂至膝。古代制衣不定身長,只言廣狹[24],用今天的話說,做衣服只量胸圍、肩寬,不量袖長和身高。推測古代貴族的衣服是照長了做的,吳帶當(dāng)風(fēng)、長袖善舞等成語都可佐證此點(diǎn),但恐怕沒有一個古語支持古代人穿漏臍裝。而窮人則穿“犢鼻裈”式的短褲,也就是大褲衩,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時就穿著褲衩賣酒。[25]
漢代出現(xiàn)了“窮绔”后,古人上廁所就要多個脫褲子這一步驟。唐宋年間,舊制的褲子又流行了起來,比如宋代,“膝褲”只有兩個褲筒。[26]
古代寒門氏族因其衣物過長且殘留臭味會隨衣,因此上廁所時會脫光衣服。[27]這種赤裸著上廁所的風(fēng)俗一直延續(xù)到宋朝[28],當(dāng)然,只有富貴人家才這么會玩,貧下中農(nóng)在路旁公廁[29]是不會這么講究的。但那時史書與文字是為氏族階級服務(wù)的,因此更衣也成了上廁所的代稱。[30]
第三步——上廁所
現(xiàn)代人上廁所,或蹲或坐。古代則以蹲為主,但坐式并存,正如前文所說,梁孝王墓廁,就有石制座便器[31],而坐式馬桶宋代也出現(xiàn)了。
有的古人大號時會看書。雖說在污穢之地讀圣賢書有辱斯文,但可博得勤學(xué)的好名聲,歐陽修就力贊他的好友錢惟演在廁所里書聲瑯瑯[32]。
上廁所時覺得氣味熏人,現(xiàn)代人會撕衛(wèi)生紙塞住鼻孔,而古代貴族則用干棗塞鼻。東晉王敦與舞陽公主結(jié)婚后初見這種干棗,竟以為是零食,結(jié)果鬧了個大笑話。[33]
如廁后會現(xiàn)代人會用香皂或者洗手液洗手,古人則用澡豆和清水洗手,還是這位王敦,上完廁所后看見澡豆,以為是干飯,結(jié)果又鬧了個笑話。[34]
除此之外,古人上廁所還有許多奇怪的風(fēng)俗,如上廁所要戴帽。東漢桓譚《新論》書中有“杜蘭香戒張碩不宜露頭上廁,夜行必燭,若脫誤,當(dāng)跪拜謝”。不過都是上流社會的瞎矯情,底層勞動人民是不會有這么多講究的。
第四步——處理臀部衛(wèi)生
在紙張出現(xiàn)之前,中國古代用的是廁籌來解決衛(wèi)生問題。廁籌是木制或者竹制的片狀物,用以刮去黏著的排泄物。[35]
盡管東漢蔡倫發(fā)明了造紙術(shù),但紙張一直很貴,同時,它的文化地位也很高,紙被用于制作書籍和祭拜鬼神。用紙張擦屁股則是大不敬行為,紙張發(fā)明后人們還是用廁籌去清潔衛(wèi)生。上文中提到的巨富石崇,盡管他家有奢華的仿若臥室?guī)蛯iT的廁所婢女,可還用的是廁籌。[36]
中國最早使用廁籌的記錄始于三國,而佛教也正是這時候傳入中原的,而古印度很早就有文獻(xiàn)記載廁籌[37],因此有一說是廁籌傳自印度。另有一說是廁籌為國人自創(chuàng),這一說法的考據(jù)是從漢代軍事遺址敦煌馬圈灣T5號坑出土的廢棄簡牘與人糞混合。[38]
廁籌作為清潔工具一直被使用了元代,元代則開始使用粗紙來拭去污穢,但那時的紙張十分粗糙,歷史上有名的孝順兒媳裕圣皇后就用臉與廁紙摩擦,待廁紙柔軟后再送給婆婆使用。[39]
而在元代之后的時代,印有字的紙張被賦予神圣的意義,明清明令禁止此種行為,民國年間也依依舊如此,1873年3月14日的《申報》就刊登過一女子用字紙擦拭,結(jié)果遭到了雷擊報應(yīng)。[40]
當(dāng)然,只用廁籌是無法徹底進(jìn)行臀部清潔的,古人在使用廁籌后會用木桶裝清水洗滌,相對于今日,不可謂不繁瑣。[41]
結(jié)語
王小波說,一切的文章都要拔“格調(diào)”,去說明個高大上的道理。作為文豪門下野犬[42]。這篇充滿臭味的文章就以我的心頭來拔個“格調(diào)”吧。
最初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是抱著惡搞的心態(tài)去寫的,但隨著資料的查閱,本人心態(tài)也跟著發(fā)生了變化,由惡搞變成了好奇,對自己祖先生活習(xí)性與緋聞軼事的好奇。最終則變成了敬畏,對中華文明那不間斷傳承過程的敬畏,對自己和同胞骨子里那綿延千年永不衰落文化的敬畏。
[1] 《萬壽寺》第七章第三節(jié)。
[2] 《莊子·外篇·知北游》: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曰:“在屎溺?!?/p>
[3] Horan.J.L著,許世鵬譯:《廁神:廁所的文明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第115頁。
[4] 解手另一有說法,即解手源自明代強(qiáng)制移民,被繩子牽成一串的移民內(nèi)急時,呼喊押解士卒解開捆綁的雙手,故名解手。但經(jīng)考證,此說法一則并未見于史料,二則在元曲中,就有“解手”二字一同出現(xiàn)做上廁所之意。故以此說法為謬。
[5] 此說法出自西游記 第四十四回。
[6] 馮歡 :《公廁進(jìn)化史》,《三月風(fēng)》2015年第4期,第61頁。
[7] 劉海旺. 漢代農(nóng)耕聚落考古學(xué)研究[D].鄭州大學(xué),2017.第156頁.
[8] 《周禮·天官冢宰第一·宮人》:宮人掌王之六寢之修,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惡臭,共王之沐浴。
[9] 尚秉和:《 歷代社會風(fēng)俗事物考》,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1年01月 ,廁溷卷:頗與今日之洋茅廁相類。
[10] 張建林,范培松.淺談漢代的廁[J].文博,1987(04):53-58.
[11] 《左傳》:“將食,漲,如廁,陷而卒”。
[12] [清]孫詒讓撰、孫啟治點(diǎn)校:《墨子閒詁》卷一四《備城門》。
[13] 西漢氾勝之《氾勝之書》“美糞一升,合土和之”的“美糞”即為水糞。
[14] 劉海旺. 漢代農(nóng)耕聚落考古學(xué)研究[D].鄭州大學(xué),2017.第157頁
[15] 華東文物工作隊(duì)山東組《山東沂南畫像石墓》,《文物參考資料》1954年第八期。
[16] 《裴啟語林》卷四 “劉寔詣石崇,如廁。見有絳紗帳大床,茵蓐甚麗,兩婢持錦香囊。寔遽反走,即謂崇曰:“向誤入卿室內(nèi)。”崇曰:“是廁耳。向乃守廁婢所進(jìn)囊是籌?!?/p>
[17]故宮兩大怪:沒有煙囪,沒有廁所[J].中國婦女管理干部學(xué)院學(xué)報,1994(03):36.
[18] 白居易:《有感三首》,莫養(yǎng)瘦馬駒,莫教小妓女。
[19] 《周禮》天官冢宰第一 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凡褻器。鄭玄注:褻器,清器、虎子之屬。
[20] 《漢書·汲黯傳》大將軍青侍中,上踞廁視之。
[21] 燕王,宋太宗第八子趙元儼。
[22] 清朝皇宮內(nèi)對馬桶的稱呼。
[23] 《中華活頁文選》2013年04期,《古代的褲子》
[24] 尚秉和:《歷代社會風(fēng)俗事物考》,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1年01月。
[25]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文君當(dāng)壚,相如身自著犢鼻裈與傭保雜作,滌器于市中。
[26] 清·呂種玉《言鯖》卷上:“襪,足衣,今之膝褲。秦檜死,高宗告楊郡王曰:‘朕今日始免膝褲中帶匕首矣。
[27] 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石崇廁,常有十余婢侍列……王大將軍往,脫故衣,著新衣,神色傲然。
[28] 尚秉和:《 歷代社會風(fēng)俗事物考》,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 2001年01月,廁溷卷:古大遺時先脫衣,至宋猶如此。
[29] 鄭眾在《周禮·宮人》(見【8】)中,對為其井匽一句中注解到,匽,路廁也。
[30] 《論衡·四諱篇》“夫更衣之室,可謂臭矣?!?/p>
[31] 見【14】
[32] 歐陽修:《歐陽文起忠公集·篤學(xué)》:錢思公雖生長富貴……上廁則閱小辭……每走廁必挾書以往……
[33] 劉義慶:《世說新語·紕漏》中記載王敦“如廁,見漆箱盛干棗,本以鼻塞。王謂廁上亦下果,食遂至盡”。
[34] 《世說新語·紕漏》:既還,婢擎金澡盤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飲之,謂是干飯。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35] 王志軒.廁籌雜考[J].華夏考古,2010(01):133-135+152.
[36] 見【16】
[37] 《毗尼母經(jīng)》:……是名上廁用廁籌法。
[38]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敦煌漢簡(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91.
[39] 《元史·后妃傳》“裕宗徽仁皇后事太后孝,至溷廁所用紙,亦以面擦,令軟以進(jìn)。”
[40] 《新西部》2007年第5期:《廁籌何物》
[41] 南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湛堂傳》“師半夜特往登溷,……悟即提凈桶至,師曰:‘待我脫衣?!摿T,悟復(fù)到。未幾悟供籌子,師滌凈已,召接凈桶去?!?/p>
[42] 歡樂宋等:《王小波門下走狗》北京:太白文藝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