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可以危害所有的玉米品種,主要危害是葉片,也可以侵染到葉鞘和苞葉。植株感病以后常使葉片干枯,嚴重的造成植株枯死,沒有產量。輕者可以造成玉米生長不良、減產、特征是先從底部葉片開始發(fā)生,逐步向上擴展,嚴重時能遍及全株。發(fā)病初期葉片呈現(xiàn)水漬狀青灰色或灰綠色小斑點,擴展后為邊緣暗褐色、中央淡褐色,邊沿灰色的棱形或長紡錘形大斑,寬1~2厘米,長15~20厘米,潮濕時病斑上有明顯的灰色霉層。嚴重時病斑增多,連成大片,造成整株枯死。大斑病的發(fā)生輕重和玉米品種的抗病力,生育期中的氣候條件,以及栽培水平有密切關系。一般品種抗病力弱,生長期中的霧露天氣,田間相對濕度過大,地勢低洼,密度過大,土壤水肥不足等都有利于大斑病的嚴重流行。今年我省的大斑病偏重發(fā)生,全省的發(fā)生面積186.5萬畝,從發(fā)生的情況上看今年7月份中旬就開始出現(xiàn)大斑病,比上一年推遲15天,主要是受到7月高溫干旱天氣影響,大斑病受到預治,但是進到8月份全省普降中到大雨以后病害開始流行蔓延,據(jù)大同市剛調查的結果來看,一般田塊病株率達30%~50%,最高的已達86%,特別是先玉335品種田,平均危害程度達60%左右,忻州地區(qū)最近調查結果顯示,水地糯玉米田病株率達80%,先玉335品種田高達80%以上。預防大斑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一、農業(yè)防治:(1)搭配種植抗病品種,合理布局。在大、小斑病和絲黑穗病混合發(fā)生區(qū),應選用能兼抗幾種病害的多抗性品種。(2)輪作倒茬,避免重茬,減少病菌在田間積累。(3)適當早播,培育壯苗,注意肥水管理,氮磷搭配使用,增強植株抗病能力。(4)早期摘除下部病葉,也可減輕發(fā)病。二、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農抗120水劑100~120倍液噴霧。從心葉末期到抽雄期,每7天噴1次藥,連續(xù)噴2~3次,注意輪換用藥。編輯:賈永霞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