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鉤嘴圓尾鹱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形態(tài)特征

鉤嘴圓尾鹱為一種中型海鳥,體長350-430mm。嘴較短,上嘴前端彎曲成鉤狀。鼻管較短,位于嘴峰中線基部。翅尖而長。圓尾。前額、頭頂、后頸、一直到尾黑褐色。頦、喉和前頸黑灰色,其余下體白色。翼下邊黑褐色,翼下覆羽黑褐色而具灰白色端斑,在黑色翼下形成一條淡色線。嘴黑色,跗蹠肉黃色。1

近種區(qū)別:相似種白額圓尾鹱上體羽色較淡,呈鼠灰色,下體全為白色,頦、喉和前頸無黑色,翼下白色,具黑色斜細斑。1

生活習性

習性:鉤嘴圓尾鹱是典型的海洋性鳥類,棲息于海洋。翻飛和翱翔于海面,不常跟隨船只因而少被發(fā)現(xiàn)。

食性:鉤嘴圓尾鹱主要以小型魚類、蝦和浮游動物為食。

遷徙:鉤嘴圓尾鹱是留居型鳥類,一般不遷徙。1

叫聲:于海上一般無聲。 2

地理分布國外分布

鉤嘴圓尾鹱分布于南太平洋西部靠近澳大利亞的的各群島間的海域,3包括大洋洲馬克薩斯群島、社會群島、新克里多尼亞和所羅門群島。1

模式產地在社會群島的塔希提島。3

國內分布

中國曾見于臺灣高雄,31937年5月有標本采自臺灣東北部。2

亞種分化

鉤嘴圓尾鹱全世界共有3亞種:

指名亞種P. r. rostrata,主要分布于馬克薩斯群島和社會群島;

新克里多尼亞亞種P. r. trouessarti,主要分布于新克里多尼亞島;

所羅門亞種P. r. becki,主要分布于所羅門群島。1

中國僅分布有指名亞種,見于中國臺灣沿海。1

種群狀況

中國曾于1937年5月在臺灣附近海域采得雌鳥標本1只,系偶見迷鳥,數量稀少。1

保護級別

1、《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LC,無危物種,(評估年份:2004);

2、《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NT,近危物種(評估年份: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