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慣例
在獸用生物制品生產(chǎn)中,常用病毒半數(shù)感染量(EID50)來表示病毒類疫苗及其半成品抗原的效價,以雞新城疫活疫苗為例,對其半成品抗原及成品EID50的判定方法進行比較分析,加深了對準確表達每毫升半成品抗原病毒含量判定方法的理解。
病毒類疫苗半成品抗原(病毒懸液)的病毒含量通常用半數(shù)感染量(EID50)來表示,EID50的測定通常采用Reed-Muench法,在使用該法測定病毒含量時,要求將系列等比稀釋后連續(xù)三個稀釋度的病毒稀釋液0. 1 mL接入易感SPF雞胚,通過雞胚陽性率來計算EID50。而在實際生產(chǎn)檢驗過程中用1 mL抗原系列等比稀釋后連續(xù)三個稀釋度的病毒懸液各取0. 1 mL接入易感SPF雞胚的測定方法,往往會在判定過程中產(chǎn)生誤區(qū)。因此,通過對半成品、成品的EID50判定方法進行反復論證,當用1 mL抗原稀釋后取0. 1 mL接種所得結(jié)果應似同用0. 1 mL抗原系列等比稀釋后0. 1 mL接入易感SPF雞胚使50%雞胚成為陽性的EID50判定結(jié)果是一致的。1
國內(nèi)外測定IBV-EID50的標準就是利用病毒接種雞胚所產(chǎn)生的特征性病變—侏儒胚進行的。這種測定方法要求所選雞胚生長狀態(tài)、大小應較一致,而且所需時間較長,為了彌補這一不足,通過HA試驗和病變試驗的對比,試用HA來測定IBV的EIDs。。
用血凝試驗(HA)來瀏定腎病變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地方毒株(IBV一L)的半數(shù)感染童(EID50)。對IBV的HA試臉進行初步研究的結(jié)果表明,IBV一L株未經(jīng)胰晦處理不具有血凝性,經(jīng)1%一2%胰疇處理2~3小時具有凝集雞紅細胞的特性,且以0.75%雞紅血球惡液凝集狀態(tài)最佳,1%以上者血凝價明顯降低,對于不同孔型微量反應板進行測定,以U型板凝集效果最好。2
類似指標另一種毒性指標,LCt50,包含了濃度(C)和暴露時間(t)的描述,通常以"毫克·分鐘/立方米"作描述,類似的ICt50則是使半數(shù)人員失能的劑量。這兩種指標通常作描述化學武器,其毒性亦受呼吸速度和衣著影響。Ct這概念最先由弗里茨·哈伯提出,假設在100 mg/m3下暴露1分鐘和10 mg/m3下暴露10分鐘是相等的。然而這定律對於一些可以被身體快速分解的物質(zhì)如氰化氫便不適用;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定的暴露時間才可確定致死量。在環(huán)境研究中,LCt亦可用於描述水中的有毒物質(zhì)。
對於病原體,亦有一種類似的半數(shù)感染量(ID50)的概念,是指在某一給予途徑下足以令半數(shù)受試群體感染的病原體數(shù)量,例如口服1200個病原體/人。因為病原體數(shù)量難以量度,感染量亦會以對不同動物的LD50表達。對於生物武器的感染量,亦可以ICt50表達。
例子
乙醇對年輕和年老大鼠的口服LD50分別為10.6 g/kg和7.06 g/kg。
菸堿(尼古?。Υ笫蟮目诜﨤D50為50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