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科普中國]-構造平原

科學百科
原創(chuàng)
科學百科為用戶提供權威科普內(nèi)容,打造知識科普陣地
收藏

構造平原(testonic plain)主要指由于構造運動,使地層抬升出露水面,或地層陷落地勢降低而形成的平原.如海成平原、斷陷平原,平原面與組成平原的巖層層面或沉積層面往往一致。大面積的隆起,可形成高平原或構造高原。1

釋義構造平原(testonic plain)主要指由于構造運動,使地層抬升出露水面,或地層陷落地勢降低而形成的平原.如海成平原、斷陷平原,平原面與組成平原的巖層層面或沉積層面往往一致。大面積的隆起,可形成高平原或構造高原。1

特點此類平原主要是由地殼構造運動形成而又長期保持穩(wěn)定的結(jié)果。其特點是微弱起伏的地面與巖層面一致,堆積物厚度不大,因此其基巖埋藏淺,地下水一般埋藏也較淺。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區(qū),若排水不暢,常易形成鹽漬化。2

分類構造平原按成因又可以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海成平原海成平原是由于地殼上升或海水面下降,水下原始傾斜面出露水面形成的,平原表面還保留著很多海底特征。海成平原的地面坡度與巖層原始傾斜一致,地勢極為低平,海拔一般幾米到幾十米,表面幾乎沒有被河川切割,如里海沿岸的平原。我國海成平原的面積很小,在平原中不占重要地位。海成平原常與沖積平原交錯分布,構成復雜的混合類型,例如臺灣西部平原。2

大陸拗曲平原是因地殼沉降使巖層發(fā)生拗曲所形成,巖層傾角較大,地形面呈凸狀或凹狀的起伏形態(tài),其上覆堆積物多與下伏基巖有關,兩者的礦物成分很相似。2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郝慶菊 - 副教授 - 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