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化學是古生物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是利用應用生物化學手段研究古生物的一門學科。
基本信息古生物化學是研究古老地層中所含生命有機質(zhì)的一門學科。分子生物學家可以從地層化石中提取核酸、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脂質(zhì)等進行分析研究, 從而推測這些化石中的生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年代等。1
學科開端從化石和沉積巖中測出的有機物的各種記錄,可追溯到約32億年前,其中最古老的記錄是從南非得到的。已知的化學化石有卟啉、氨基酸、酚、有機酸、糖、胡蘿卜素、碳化氫、脂肪酸、甲殼質(zhì)、角質(zhì)、肽、蛋白質(zhì)、多糖等。美國Carnegie研究所的P.H.Abelson(1954)從泥盆紀的魚化石等分析出幾種氨基酸,以此為開端有了很大的進展2。
學科課題1、生命的起源;
2、鈣化的機理;
3、在分子水平上討論進化3。
研究對象古生物化學的研究對象是從巖層中發(fā)掘出來的化石。通過對化石的考察,配合對含化石巖層的了解以及其他一些有關(guān)地質(zhì)問題的研究,就能解釋古代生物中的各類問題。1
研究方法古生物化學實驗室裝備有不同型號的生物顯微鏡、體視鏡,并配有專用化石照相設備,供研究生專業(yè)學習和科研的使用。1
研究意義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生活著不同的生物,也沉積著不同的沉積物,通過對其中化石的研究,可推斷當時的古地理和古氣候,對于探索生命的起源,闡明生物發(fā)展歷史有著重大意義。而且有些礦產(chǎn),如煤、石油等的形成與生物密切相關(guān),通過研究可了解這些礦產(chǎn)的成因,對有機礦產(chǎn)的探查有重要意義。
古生物化學的另一成是對當前疾病流行史的貢獻。通過遺體殘留物中特殊成分的分子生物學分析, 證明某些疾病在遠古時代就已流行。例如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現(xiàn)代病, 最早也不過起源于17 世紀。但通過古生物化學家的研究, 現(xiàn)已證明該病在中古時期就已經(jīng)存在。古生物化學打開了研究過去生命的新的窗戶3。
本詞條內(nèi)容貢獻者為:
屈明 - 副研究員 - 西南大學